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杜威热”的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8-04-05 01:25

  本文选题:民国时期 切入点:杜威热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摘要】:杜威教育思想在杜威来华期间迅速广泛传播到中国教育界,渗透到当时的教育理论思潮、教育实践探索以及教育制度制定等过程,形成教育界的"杜威热"现象。文章从主客观两个维度十个方面探析了民国时期教育界形成"杜威热"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尝试指出国外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领域形成热潮的基础及条件。
[Abstract]:During Dewey's arrival in China, Dewey's educational thought spread rapidly to Chinese educational circles, which penetrated into the educational theory,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al system, and formed the phenomenon of Dewey fever in education.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auses of Dewey fever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and tries to point out the basi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upsurge of foreign educational thought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洪宇,向宗平;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元青;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3 刘会;《壬戌学制》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爽;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孝文;叶笑尘;;两个杜威之比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年04期

2 吴洪成;张华;;日本侵华时期日伪在沦陷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述论[J];东北史地;2009年02期

3 田景正;;略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苏两国教育的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3期

4 刘颖;;简析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民国高等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5 金林祥;;蔡元培论杜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6 于锦恩;简论国语运动中白话文的推行——兼与赵慧峰先生商榷[J];民国档案;2004年03期

7 熊贤君;;民国时期的国学教育及价值解读[J];民国档案;2006年01期

8 熊贤君;;论战时教育思潮与战时教育的发展[J];民国档案;2007年03期

9 吴洪成;丁昭;;试论日本侵华时期沦陷区的教师教育[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马军营;;浅论留学生与南高师近代学科的建立(1915—1923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剑;;“杜威中国之行”若干史实考释[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2 杨婷;;1935年《教育杂志》读经专号述评[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3 周志刚;;近代中国私立中学的政治参与(1903—1936)[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4 廖茂忠;沈红;;民国时期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5 吴洪成;;日本在侵华期间实施的奴化教育——中国现代史上特定的教育历史现象[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6 王金霞;;日本殖民教育政策之文化根源浅析[A];直面血与火——国际殖民主义教育文化论集[C];2003年

7 张新立;;殖民主义教育三部曲——抗战时期日本在中国沦陷区殖民主义教育之评价[A];直面血与火——国际殖民主义教育文化论集[C];2003年

8 吴洪成;么加利;;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教育反对敌伪奴化教育的斗争[A];直面血与火——国际殖民主义教育文化论集[C];2003年

9 吴晓荣;;国民政府反奴化教育政策之研究[A];直面血与火——国际殖民主义教育文化论集[C];2003年

10 王剑;;“杜威中国之行”若干史实考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佳;20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吴静;《学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D];复旦大学;2009年

3 王曙明;宁夏近代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军;抗战前十年湖北县级教育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聂劲松;中国百年教育研究制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麟;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谢忠宇;满铁附属地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菲菲;20世纪20年代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作芹;抗战期间大后方的职业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红星;胡适实用主义之认识[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娜;南京国民政府的战时训育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悠;中国百年大学美术教育发展历程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子秋;傅斯年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张朝瑜;华侨高校校长遴选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闻铭;华侨高等教育领导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王睿;近三十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辉;春晖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1922-1928)[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惠芳;民国时期蝗灾初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冯国民;杜威教育思想初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3 邹俊;民国时期的“特别欠资日戳”[J];上海集邮;1996年06期

4 郭妙堂;;文明街片区历史[J];社区;2006年03期

5 秦文军;;民国时期的女“拆白党”[J];半月选读;2008年17期

6 刘纪荣;试论民国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实验[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旋木123;;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文[J];健康;2009年11期

8 吴兴平;民国时期保山的蚕桑职教简述[J];教育与职业;1998年03期

9 金海;民国时期伊克昭盟王公统治的衰落[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10 申培轩,陈士俊;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对农村的适应及其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敏;;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2 刘伟;;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对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夏红艳;;民国时期湖北省枣阳县商会及其钱票[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4 王欣;;马长寿先生的康藏研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5 何力;;民国时期北平的对外贸易[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6 刘玉玮;;民国时期中医医学流派线索[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范庭卫;;民国时期青年问题与辅导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沈伟东;;秦伯未与民国时期上海中医药期刊[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成;徐旺生;;民国时期的四川养猪业[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江沛;;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国平;民国时期的《邮购信托部》广告[N];中国邮政报;2004年

2 徐烨;帽筒行情上浮[N];中国商报;2007年

3 余华林;再现妾在社会习俗中的复杂[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书评人 秦培;民国学术图书近年来出版盛况和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周利成;民国时期一起曾影响中国法律的涉外案[N];中国档案报;2004年

6 黄美真;完整展现民国史风貌[N];人民日报;2006年

7 金普森;一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力作[N];宁波日报;2007年

8 记者 陈熹邋通讯员 方勤 叶青;南漳发现民国时期乡公所[N];湖北日报;2008年

9 记者 汪成明;探访全国首个社区博物馆[N];浙江日报;2009年

10 谢世诚 伍野春 华国梁;民国时期的体育节[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杨正鸣;民国时期恐怖活动与反恐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6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金兵;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芹;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段汉武;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叙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苏新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红霞;民国时期美丰系银行沿革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包树芳;民国时期节育思潮初探[D];扬州大学;2004年

3 杜鹃;民国时期的云南马帮驿运[D];四川大学;2004年

4 程卫红;民国时期的旅游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许丽梅;民国时期四川“五老七贤”述略[D];四川大学;2003年

6 羡萌;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研究(1912—1924)[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7 姜洁晶;民国时期政党政治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谭绿英;民国时期的民间慈善团体——以20、30年代的成都为例[D];四川大学;2003年

9 郭秀艳;民国时期“教育救国”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梁向阳;民国时期广东人口问题浅探[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12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12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