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系统科学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超越
本文选题:教育学 切入点:教育科学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摘要】:科学主义对教育学的影响可以形象地用"三镜"隐喻来表示:一是"望远镜",即研究者将教育现象客观化,站在教育现象之外来观察;二是"三棱镜",即将教育现象分解成一个一个片段来观察;三是"漏光镜",即将教育现象先作一定的过滤和转换再来观察。现代系统科学对科学主义超越是从"三镜"隐喻入手的,在本体论上,以建立在个体"适应性"和系统"整体涌现性"基础上的复杂性为本体;在认识论上,抛弃绝对真理观,主张视界交融;在方法论上,以总体生成论来超越还原论,并形成了创造教育科学理论的三条道路。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scientism on pedagogy can be vividly expressed by the metaphor of "three mirrors": first, "telescope", that is, the researcher objectifies the educational phenomenon and stands outside the educational phenomenon to observe;The second is the "prism", which decomposes the educational phenomenon into a segment to observe, and the "light leakage mirror", in which the educational phenomenon is filtered and converted first and then observed.Modern systems science transcends scientism from "three mirror" metaphors. In ontology, complexity based on individual "adaptability" and system "whole emergence" is taken as its ontology, while epistemology discards the concept of absolute truth.In methodology, the theory of total generation transcends reductionism and forms three ways of creating educational science theor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资助课题“新科学观与教育科学的再认研究”(项目编号:C-a/2008/01/003)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作宇;没有科学,何来主义?——为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辩护[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杜时忠;教育学要走出“唯科学”的迷途──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批判[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刘朝晖;教育的希望:科学人文主义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4 钟柏昌;李艺;;论系统科学对科学观念的改造[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3期
5 张斌,唐汉卫;简评“唯科学主义”对当前教育研究的影响[J];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陈树梅;德育在教育中地位的思考[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杜洪涛;郜志英;;论给水系统的可靠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赵光武;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探索复杂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韩永学;“后结构主义”思维框架下的企业生命有机体理论研究[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7 屈洋;陆国强;张辽宁;黄琪;;信息化条件下战场信息的评价研究[J];兵工自动化;2008年08期
8 崔文雄;戴彤辉;张国伟;;关于网络化作战效能评估的研究[J];兵工自动化;2009年05期
9 陈时见;袁利平;;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卢晓梅;韩骅;;泰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特点述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琨;王晓东;张云生;苗琦;;煤矿灾变的涌现性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晓东;李琨;张云生;苗琦;;煤矿灾变的涌现性模型[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金伟新;肖田元;;多层多视多体建模方法研究[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周福平;;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策略与实践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靳希斌;童宏保;;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经济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金伟新;肖田元;;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建模与仿真[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刘刚;杨涛;;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与实践[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钱建龙;;运动技能学习困难中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毕贵红;固体废物综合管理系统演化与调控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启成;卷烟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琨;监控技术与涌现性分析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龙洋;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静;在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思瑜;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缪素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吉玲;基于工作流在保险理赔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乔琰;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知识流动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欧西成;森林资源信息源与信息采集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彭文湘;实现家具企业大规模定制途径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田颖;英国“国家课程”政策研究(1976-1988)[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腾达;关于教师参与教育政策决策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毛亚庆;论教育学理论建构的科学主义倾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杜时忠;教育学要走出“唯科学”的迷途──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批判[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郭元祥;关于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的若干问题思考——兼析对教育学研究现状的评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戚万学;决定教育的最后根据是哲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6 杨东平,周谷平;我国当代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取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7 张斌贤;试析当前教育研究中的“唯科学主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8 李醒民;皮尔逊的社会达尔文主义[J];哲学动态;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柏昌;李艺;;现代系统科学视野下教育学科学地位的考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2 毛亚庆;论教育学理论建构的科学主义倾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蔡志华;沈栩;;浅析教育学之“科学病”[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郭福平;试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中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和推广[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S1期
5 杜时忠;教育学要走出“唯科学”的迷途──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批判[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6 郅庭瑾;论科学主义对教育研究的影响[J];教育科学;2000年04期
7 张铁明;;系统科学与教育理论现代化[J];教育评论;1987年01期
8 钟柏昌;李艺;;论现代系统科学视野下创造教育科学理论的三条道路[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06期
9 金生,
本文编号:1713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1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