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活动史与新时期教育史学科体系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8-04-12 09:02

  本文选题:教育活动史 + 教育史学科体系 ; 参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摘要】:传统教育史学科建设中以制度史、思想史为主体的"二分法",难以包容新时期教育史学科研究的发展,局限性日益体现。教育史学科体系"三分法"新构架的提出,指明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纳入历史研究视野的教育活动史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力图使教育活动史与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一起共同成为教育史学科体系构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史纳入教育史学科体系,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史学走向,加强史学与现实、生活与社会的联系,还会更加关注微观问题,带动教育专史发展,对丰富教育史研究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he dichotomy with the system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thought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history discipline is difficult to cont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research of the educational history in the new period, and its limitation is increasingly reflected.The new framework of "the three ways" in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educational history is put forward, which indicat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ducational thought, educational system and educational activity, and classifies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activity into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research.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activity,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ar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educational history.The integ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to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educational history will not only help to grasp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history as a whole,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and reality, life and society, but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micro issu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histor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rich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万里;元代庙学考辨[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胜;戊戌后康梁谋刺慈禧太后新考——以梁铁君案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李涛;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廖梅;汪康年和庚子中国议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岑树海;近代中国政党的发轫——谈清末立宪运动下的组党试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赵春晨;澳门保皇总会史事钩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金顺明;近代中国教育团体的发展历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金忠明,林炊利;教育史学科困境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李洪河,祁森林;杜亚泉科学文化教育活动探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程光炜;从书斋到社会——略谈清末新知识界社会角色的变动[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舒志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代政治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匡民;;甲午前后中日官绅之间的认知与交往[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彭剑;清季宪政大辩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佩良;江苏辛亥革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秀萍;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璜生;语言与观念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8 苏力;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陈晴;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梅;辛亥革命前后的江苏教育总会[D];扬州大学;2002年

2 胡凤阳;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世纪历程[D];河北大学;2003年

3 罗学艳;论二十世纪初新型知识分子的尚武思想与实践[D];河南大学;2005年

4 陈志波;南京国民政府社团立法研究(1927~1937)[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章峰;民国前期教育团体研究(1912~1927)[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春光;《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7 袁德亮;《壬戌学制》:中国教育自主意识觉醒之标志[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邢香菊;《新唐书·文艺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清辉;清末民初福建教育会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丹;清末战争与《清议报》对民族心理创伤的表述[D];安徽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海峰;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 周洪宇;申国昌;;我国考选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兼谈我国重点高校录取名额投放问题[J];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1739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39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8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