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从培养道德奴才到培养道德主人
本文选题:品德内容 + 人格教育 ; 参考:《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5期
【摘要】:品德教育只可能使学生知其然、做其然,难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易使学生沦为道德奴才。道德理性教育重视"授人以渔",忽略"授人以鱼",难以使认知与行为一致。品德属于个性心理品质范畴,二者关系是:品德=人格品质+道德标准。现实中仅培养诚实、勇敢等品德内容的品德教育实际上只是人格教育,真正的、培养道德主人的品德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标准教育。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can only make students know what it is and do it.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know what it is, and it is easy to make students become moral slaves.It is difficult to make cognition and behavior consistent in moral rational education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ing people to fish" and neglecting "teaching people to fish".Moral character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moral character = moral standard of personality quality.In reality, moral education which only trains honesty and bravery is in fact only personality education. The real moral character education of cultivating moral master = moral standard education of personality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招标课题“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情况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AEA070001,主持人:朱小蔓) 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德育理论的基本范式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09YJC880083,主持人:张正江)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雪;试论人格教育的意义、目标和原则[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王亚南;人格教育浅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3 罗康林;美国品德教育 重拾传统[J];中小学管理;1998年05期
4 牛晓银;浅谈学生的“人格教育”[J];青海教育;2005年05期
5 杨福银;浅谈品德教育的三要素[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李秀云;国外人格教育及对我们的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胡珍;浅谈美国人格教育的实施及启示[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8 潘慧敏;浅谈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9 李鸣;关于高职人格教育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1期
10 李润洲;人格教育:基础教育亟待重视的一个话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兴达;李素芝;;孩子的早期品德教育始于家庭[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杨伏生;武平海;;寓品德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3 攸根兰;;浅谈特殊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及方法[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赵宏;;医学基础上的道德理性[A];2002福建省科技界科学道德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2年
5 曹凤华;;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探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6 沈玉兰;;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由一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王玉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8 游祥国;;人格教育与创新[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吴东升;;试论幼儿早期思想品德教育[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10 丁为祥;;叩问良知的“不能”——关于儒家道德理性的反思与检讨[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广渠门中学 吴u!;“宏志班”的人格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布拉;人格教育的精彩诠释[N];中国文化报;2004年
3 衡阳技师学院 严桂芳;书法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关系[N];衡阳日报;2009年
4 渠宏卿;广州“跳桥秀”:围观者的道德理性值得肯定[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蒋理;人格教育如何获得现实支撑[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文艺橙;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刻不容缓[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周飙;剽窃者的理直气壮折射道德标准需重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记者 王朝君;潘贵玉委员:加强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N];健康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于洪全;人格教育的理想殿堂[N];大连日报;2009年
10 紫云自治县板当中学 韦朝志 李丛艳;刍议麻山民族地区孩子品德教育方式[N];贵州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庆东;自由意志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辛治洋;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革新;舍勒的人格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满生;伦理语境下的恐怖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友古;论伊拉斯谟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丽辉;论老子的反认知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黄世纯;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惠志;试论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人格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戴连成;关于语文人格教育认知层面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伟;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唐名刚;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袁诗军;论中学校园文化中的品德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贾存忠;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9 邓红义;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慧英;重视人格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63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63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