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中的“反学校文化”现象的探讨
本文选题:青少年 + 反学校文化现象 ; 参考:《教育探索》2010年09期
【摘要】:"反学校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混乱、流行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和网络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影响等是"反学校文化"产生的原因。我们应从加大监管力度、从改变学校制度单一化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入手来应对此类现象。
[Abstract]:As a special form of sub-culture, anti-school culture is opposite to the mainstream culture. The confusion of value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impact of popular culture on campus cul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culture on school culture are the causes of "anti-school culture". We shoul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change the school system and establish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o deal with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本友;林鸣;林泽玉;;成因与对策:中学生反学校文化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0期
2 彭小虎;反学校文化现象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张士军;论流行文化[J];青年研究;1996年04期
4 周晓燕;;青少年“反学校文化”:问题、意义与对策[J];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勇;;基于体育隐蔽课程的多元文化传递价值认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魏伟;STS教育的文化整合战略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梁运佳;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学前教育课程内容[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蔡澄;邰启扬;吴承红;;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不良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阎平;关于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特征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3期
6 杨光伟,范劲松;对建构数学课堂文化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7 魏志耕;论成人教育文化之缺失——成人教育质量的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李力;关于整合理论之整合[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夏晓勤,耿毅;论大学体育的文化本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0 朱浩;;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我国大学变革的机制[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继荣;高等学校合并重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梅;对当代教育思想的比较与我国教育发展的构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2 蔡燕;论语文教育文化本质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慧莲;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从社会学研究视角出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秀坤;传统与现代性的消长——论中国近代留学生的现代性特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唐锡海;校本课程中的学校特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兴春;普通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芳;社区教育发展中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魏华;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齐素泓;我国高校合并后校园文化整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钱民辉;论美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实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刘应君,秦国文;从控制理论看转型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2期
3 李本友;林鸣;林泽玉;;成因与对策:中学生反学校文化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0期
4 张士军;论流行文化[J];青年研究;1996年04期
5 彭小虎;反学校文化现象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6 周晓燕;;青少年“反学校文化”:问题、意义与对策[J];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青;;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4期
2 王洪强;栾美红;;青少年不正当性行为的预防与矫治[J];中国性科学;2010年03期
3 白炜;;戒网瘾须防矫枉过正[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4 燕道成;;青少年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传播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5 刘霞;张跃兵;刘传超;赵淑英;;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0年03期
6 刘金珠;;青少年感恩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2期
7 庞海波;吴一智;曾永锋;彭姝丽;陈寿隆;;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8 邓厚才;杨敬源;邓冰;杨星;庹安写;黄列玉;杨平;;贵阳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9 李侃时;;浅谈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工作与方法[J];职业技术;2010年01期
10 马艺丹;薛威峰;郑涌;;儿童收养研究中的心理学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培和;屠德;;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2 杨宪华;;青少年浪漫关系:研究现状及展望[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教育措施[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4 张理义;宋梓祥;李光耀;涂德华;李宁;陈春霞;徐志熊;;地震灾区青少年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5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教育措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胡松柳;徐向英;许庆勇;刘珊珊;徐建宇;;青少年鼻咽癌的临床预后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美萍;张文新;;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联系机制的分子遗传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孙钊;赵冬冬;张智君;;青少年肌肉骨骼疾患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曾荣;邹泓;;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甘秀英;聂衍刚;周虹;;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应激障碍与社会支持、人格的关系研究——以5.12地震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艾东;教育青少年要注重方式方法[N];安徽经济报;2002年
2 记者 吕秀丽 特约记者 陈福庭;本市最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在丰台诞生[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通讯员 乔晓鹏;共青团工作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N];北京日报;2002年
4 记者 葛秋芳 曲国斌;青少年心理健康亟待关注[N];北京日报;2002年
5 宋薇薇;近七成是团伙犯罪[N];北京日报;2002年
6 夏俊生;闪光的红十字[N];北京日报;2002年
7 实习记者高炜;青少年球员培养成问题[N];北京日报;2002年
8 兵团毛泽东屯垦思想研究会办公室;动员全社会力量 投身公民道德建设[N];兵团日报(汉);2002年
9 特约记者孔繁芝王彩变;山西省档案馆就二战时期侵华日军细菌战暴行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N];中国档案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聂欣;别拿生命作赌注[N];中国妇女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敏;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干预模式系统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恂;不同特征人群吸烟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3 程建伟;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代祺;我国城市青少年从众、不从众与反从众消费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王伟;青少年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及青少年特发性慢性胰腺炎相关基因突变的初步筛查[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刘海燕;青少年恐惧情绪再评价调节脑机制fMRI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sセ,
本文编号:1803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80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