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维度探讨

发布时间:2018-05-11 18:10

  本文选题:大学生 + 心理和谐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摘要】:心理和谐是心理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系统,它涉及自我、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通过文献综述、开放式调查、专家咨询等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和谐维度结构的理论构想,包括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人际和谐与自然和谐四个二阶因素和积极性、适当性、敏锐性、认同性、和睦性、融洽性、亲近性和相融性八个一阶因素。以此为基础自编了大学生心理和谐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大学生心理和谐维度结构,表明该结构可作为今后深入研究的基础。
[Abstract]:Psychological harmony is a state of harmony between various elements and relationships of psychology. It is a complex multi-dimensional system. It involves many relationships, such as self,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man, man and nature, and so 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open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conception of the dimension stru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armony, including self-harmony and social harmony, interpersonal harmony and natural harmony four second-order factors and enthusiasm, appropriateness, etc. Acumen, identity, harmony, rapport, closeness, and compatibility are eight first-order factors. Based on this, the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armony is compiled, and the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is analyzed b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hich further verifies the dimension stru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armony. It is shown that the structure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西南地区民族心理研究”(05JJD880067),项目负责人:张进辅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2 庄锡华;和谐是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的终极追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6期

3 佐斌;中国人的关系取向:概念及其测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张存俭,鲍宇;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理论学刊;2005年08期

5 梁振国;先秦儒道两学“和谐”思想之比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张士英;;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及现代教育价值[J];教育探索;2006年05期

7 周林刚;周胡增;;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对残障人心理和谐程度的测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蒋灿;阮昆良;;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王登峰;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林崇德;;“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承舟;;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叶琴;刘爱花;;从阿德勒的人格理论谈心理健康与治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3 徐畅;高职学生人格优化之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王登峰,崔红;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理论构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刘绪义;;论先秦诸子对“社会和谐”的探索及其现代启示[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7 陈善平;潘秀刚;张平;张中江;;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EEI)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8 华启清;;学报编辑部的和谐建设[J];编辑之友;2007年01期

9 吕亚妮;烟炜;;军校教员自我和谐状况调查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杨家泉;;四种分配模式理论在保险企业中的实践分析[J];保险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朱荣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测量的是什么[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登峰;;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从心理学角度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3 陈华;;从心理测量角度看画家梵·高[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静;高健;麦景瑶;;中医药院校港澳台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华启清;;学报编辑部的和谐建设[A];华东地区高校学报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华启清;;学报编辑部的和谐建设[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7 马建华;王军;;和谐学报编辑部的构建与建设[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2008年

8 文师华;戴晓云;;世事庄周蝴蝶梦 春愁臣甫杜鹃诗——论辛稼轩的人生悲剧[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唐剑岚;喻平;周莹;黄国稳;;初中生数学认识信念量表的初步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马长英;冯婕;;科学、理性——组织中人际关系管理的现代化需求[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国有企业知识员工忠诚的形成机理与提升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2 贾跃千;游客景区体验的构成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陈晶;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与大学生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4 张林英;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有效教学评价及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曾维希;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类型与症结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段书;抑郁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心理学和生物学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张彩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姚伟坤;集群企业品牌网络关系的形成及对群内个体品牌的驱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莹;团体生涯辅导对提高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冬;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与家庭环境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吕秋霞;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情绪智力、认知智力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桂艳萍;大学生人格、成就动机与心理落差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富汉;大学生非理性信念与人格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姗姗;中学教师职业人格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钟艳兰;硕士研究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8 唐春;重庆市青少年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丹;论屈原的生命意识[D];延边大学;2008年

10 王晓璐;儒、道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D];延边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中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胜任特征与跨文化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3 王玉林;课堂管理 寓庄于谐[J];教学与管理;1995年05期

4 王鲁豫;某试验部队战士自尊和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5 彭华民;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J];南开学报;2005年01期

6 周矩;;社会心理调节与和谐社会建设[J];理论与当代;2006年07期

7 周林刚;论社会排斥[J];社会;2004年03期

8 李俊;相对剥夺理论与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机制[J];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9 刘能;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5年06期

10 高华平;中西方早期和谐观之异同[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平;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2 李艺敏;蒋艳菊;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3 ;使自己成为珍珠[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11期

4 程新平;论大学生问题行为及其预防与矫正[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肖保根;低调——大学生求职的成功途径[J];心理与健康;2005年06期

6 李天际;;大学生首次选出年度人物 周笔畅当选年度神话人物[J];北方音乐;2006年02期

7 ;大学生该不该享受宾馆式服务?[J];教书育人;2005年07期

8 尹卫国 ,尹皓;大学生“生存训练”值得提倡[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7期

9 冯光,梅清华;论大学生的幸福及其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0 罗庆学 ,余涛;当代大学生周末生活纪实[J];心理世界;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量表的初步编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何小蕾;;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魏源;;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量表在浙江大学生中的初步试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许若兰;;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孙树勇;;大学生印象整饰动机及策略的调查[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孙志新;;反馈大学生阅读信息 关注大学生阅读生活[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7 郭景瑞;;对大学生谈恋爱现象的分析[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8 秦云峰;;大学生的性爱观[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徐先金;;怎样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孙建平;;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世民;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教育[N];安徽日报;2006年

2 宋云;大学生为自己打工构筑生活[N];今日信息报;2005年

3 杨牧龙;瑶家的大学生计划[N];广西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杨连成;三个大学生与一座海岛[N];光明日报;2005年

5 徐怀谦;就业还要靠自己[N];友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屈芳 通讯员 王宾齐 孙淑娥;大学生,走出就业“沼泽地”[N];河南日报;2005年

7 主持人 陈建荣 特邀嘉宾 郑守华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 程祥国 南昌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周志坚 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学生;增强大学生化解压力的能力[N];江西日报;2005年

8 卢芳 王金涛;用金钱堆积浪漫[N];中国社会报;2005年

9 侯岩 李振兴;大学生高消费聚焦[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评论员 郭振清;让大学生的成才之路更加宽广[N];工人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2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浩;地方大学生军事择业心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隆意;大学生国防意识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李彬彬;大学生运动身体自我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桂亚莉;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商锦发;大学生择业求职道德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王利华;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洪;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何立;语言彰显精神——形式和谐与心理和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8 管宪平;论我国大学生的诚信及其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小异;大学生人际容纳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赵树涛;大学生底线伦理素质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75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875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d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