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应用与影响: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

发布时间:2018-05-11 21:31

  本文选题:杜威 + 日本教育 ; 参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摘要】: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思想开始大量涌入日本,在这种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作为外来思想开始传入日本。随着日本学者对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不断加深,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日本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日本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日本教育思想实践的主流,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bstract]: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ideas of the West began to pour into Japan in a large amount. In this context, Dewey's education thought was introduced into Japan as a foreign though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study of Dewey'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field of research, Japan combined Dewey's educational ideas with the practice of Japanese education. To make it the mainstream of the practice of Japanese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分类号】:G531.3;G40-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威;;日本教育公平分析及借鉴[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2 石连海;;日本教师专业化发展:沿革及特征[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3 王淑杰;;日本开放式个性化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肇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卢俊勇;陶青;;论教师流动制的社会基础、先决条件与价值旨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5 何宛昱;刘旭升;代玉;;试析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造[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6 黄祺;;学奥数还是种萝卜[J];教师博览;2011年08期

7 李菊红;;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即生活”新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刘立德;;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评《日本学习借鉴外国教育之研究》[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9 罗先德;;“全人教育”与教师素养[J];教书育人;2011年22期

10 舒习龙;;姚锡光的教育考察与教育思想刍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浩东;;杨贤江对日本教育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施国恩;;日本的教育史研究组织及其新动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于洪波;;二战后美国军事占领与日本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何生根;;吴汝纶与清末学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周洪宇;;日本学者陶行知研究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张淑细;;日本教育督导制度的演变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胡国勇;;壬寅、癸卯学制与日本明治后期学制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张琦;;试析留日学人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10 黄荣光;;略论井上毅的教育观的变迁[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陈丹;日本教育的独到之处[N];科技日报;2003年

2 陈鸿斌;日本教育患了什么病[N];光明日报;2001年

3 ;日本教育现窘境[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4 北京二中 郭怀海;日本教育改革点滴[N];北京日报;2001年

5 李 茂;日本教育放权 改革谨慎启动[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田辉;未来10年:日本教育强调社会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记者 王大军;日本教育流行“高大协作”[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张庆华;耳闻目睹日本教育[N];中国石油报;2000年

9 王大军;日本教育流行“高大协作”[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卧松 编译 赵萍 编译;一个美国教师眼中的日本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4 杨孔炽;江户时代日本教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5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琳;全民大学教育时代下的日本应试竞争[D];南京大学;2011年

2 彭明新;日本《教育基本法》的修改与教育基本理念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谢世国;“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雪;日本、韩国政—校关系变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淑媛;民族性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婀苗;美国、日本和新加坡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因素比较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7 仓贯势津子;日本现代教育家牧口常三郎的教育思想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华;深圳市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灰关联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9 李昕;中日教师入职教育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紫峰;中日两国教育近代化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75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875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0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