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质量评价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本文选题:教学评价 + 施教者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摘要】: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价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确保教学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我国学校教学质量评价需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由以学生为主要评价对象转向以教师为主要评价对象;二是由侧重"结果"评价转向侧重"过程"评价。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现代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质和要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讨。
[Abstract]: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 Its ultimat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rough evaluation to ensure that teaching meets the needs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two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evaluation of school teaching quality in China: one is from 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object of evaluation to the other being teachers, and the other is from focusing on "result" to "process".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study and discussion on the essence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n modern school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传信;建立发展性的学校评价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张启树;学校教育与社会文化价值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王朝晖;数学教育评价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化学生评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孙志新,聂志强;对改革田径教学现行考核方法及标准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6 王瑞芳,张振华;对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理性解读[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7 余雪莲,李巧针;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的国际比较与设置规律[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8 杨芳,闫虹,朱杰;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耿岳;;高等医学院校田径课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2年01期
10 郭欣;;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下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剑兴;;试析斯宾塞的科学知识价值观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继平;从冲突走向和谐: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3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用楼;基于教师发展的中职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陈凤;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与初中生语文“听话”能力的培养及实施方案[D];苏州大学;2010年
6 曹强;中师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下的分层次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小莹;初中语文阅读课预习环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钱啸寅;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绩效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富勤华;高等教育评估方法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爱弟;新课程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占文;对学生给教师打分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年04期
2 高建宏;;论新课标下激励性评价的审视与定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1期
3 ;借教学评价东风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7年06期
4 牛裕琪,何平;教学质量评价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许元升;新课程常规教学及教学评价工作[J];青海教育;2003年11期
6 余跃忠;;浅议好课的教学评价[J];体育教学;2003年04期
7 何正平;浅析成人高校课堂教学评价[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应若葵;;学术自由视野下的学生评教[J];中国农业教育;2006年01期
9 廖耘;;成人高校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浅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振华;;高校学生评教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秋琳;;着眼学习过程,促进全面发展——构建雅荷塘小学科学评价体系的研究[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2 黄贤明;;文件夹评价法在成本核算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李冬梅;;实施教学双向评价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丁卫红;;合理运用教学评价,促进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李冬梅;吴益跟;;“教师评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王芬;王艳芳;王新一;王旭;刘衣南;;农业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於人;倪忠强;王祖源;;论高校通用型课程教学网络系统的通用性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张文华;万坚;曾艳;熊伟章;胡淑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刘洋;童伟;;以职业能力为基点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10 朴雪;刘家勋;吴昌明;;关于构建双发展教学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建华 记者 于克;我省全面开展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评价[N];吉林日报;2001年
2 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 吴爱军 查一明;正确进行教学评价[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纪孔凯;高中班级音乐会[N];音乐周报;2004年
4 夏兴春;教学评价——教学工作的催化剂[N];黔西南日报;2010年
5 江西省永新县文竹镇团结小学 周昌剑;素质教育与教学评价[N];光明日报;2002年
6 罗新智;信息技术教学评价[N];甘肃日报;2008年
7 王耀祖;巧用NetOp 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8 徐自军邋郭江山;评优之后求深化[N];解放军报;2008年
9 海安县教育局教科室 陈萍;有效考试:教学评价的应然选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心小学 黄小妹;教学评价的几点探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洪生;教育选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辉蓉;数学诊断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祝新宇;中学多样化课堂教学诊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9 张学领;篮球教学系统设计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周先进;“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蓁;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丽新;多元化教学评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新平;论构建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发展性评价模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孟亚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春辉;运用教育评价改进中学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及振成;高中物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艳;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D];西南大学;2006年
8 刘谢慧;协方差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9 赵宝珊;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英明;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83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88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