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语言自觉与“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本文选题:文化 + 语言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摘要】:基于文化自觉和语言自觉的"中国"教育学,其内涵在于:学科主体研究者的文化身份是由"中国文化"所建立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生活";所用语言是汉语传统且规范标准的思想语汇;运用西方教育学的汉译名来为"教育学"命名,并且表达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运用汉语表达教育学理论的过程,也是运用中国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教育学的问题。对于中国教育学而言,基于文化自觉和语言自觉进行知识生产和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pedagogy based on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language consciousness lies in: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subject researcher is established by "Chinese culture"; The object of study is mainly "Educational Life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language used is a traditional and standardized ideological vocabulary of Chinese;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pedagogy is used to name "Pedagogy". It also express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basic problems of pedagogy, and the process of using Chinese language to express pedagogy theory is to think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pedagogy by using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For Chinese pedagogy,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language consciousnes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话语演变与‘汉语’教育学重建研究——基于方法论的视角”(项目批准号:2008BJY00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研究性变革实践背景下的教师精神生活重建研究(项目批准号:NCET-10-0352)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永捷;;汉语哲学如何可能[J];学术月刊;2006年03期
2 于述胜;探寻中国教育研究的民族话语[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郑溟;对跨文化翻译的哲学诠释学反思——理解、译解与解释的动态效应[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胡江宁;现代阐释学与文学翻译实践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7 冯艺远;;理解:开始与终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王长纯;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论纲)——比较教育和而不同发展的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郑富兴;范增钍;;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10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8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付立华;论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石秀芹;高中学科教师德育作用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5 李海青;批判的价值——休谟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爱华;语文教学与人文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程秀芳;音乐解释学导言[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肖霞;生命最初的愉悦及其物化——论原始艺术的发生[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竞红;会通中西 传承创新——三、四十年代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和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述胜;论自然的合理性与文化的合理性——以鲁迅论父子关系为中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彭永捷;论中国哲学学科存在的合法性危机——关于中国哲学学科的知识社会学考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大超;;不要羞于表达[J];政府法制;2010年03期
2 陈佳;;试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沪教版一年级课文《比尾巴》为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3 郭小春;秦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言语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4 范运祥;马卫平;;无声胜有声: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交际行为[J];运动;2010年02期
5 矫南伟;;语言表达也是能力[J];刊授党校;2010年03期
6 张湘琴;;浅谈低年级写话的规范训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1期
7 陆敏华;;评价:少份压力,多份动力——关于教师对学困生评价变革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02期
8 许平;许明;;营造知识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9 康健;;身体语言在体育比赛中的特点与功能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孙晓菲;;赞美也是技术活儿[J];人力资源;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军;;认知能力与语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李晓梅;;蒙氏教育与主题活动的相互融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3 王晓梅;;哈萨克族手工艺图案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几点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4 乌兰;;关于阅读能力阶段性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5 薛红霞;王佳;杨建峰;;班主任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6 黄建和;;含英咀华,修养文气——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气之浅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7 顾月琴;;中国古代识字教材的比较——杂字与“三百千”的不同之处[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8 钟进文;;少数民族作家的“民族身份”与“地域身份”的互为表现现象——以裕固族作家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吴琼;;领导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占永久;丁然;李环;严惠芳;;论中医诊断学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精确表达[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德江;张爱萍将军其人其事[N];解放军报;2010年
2 记者 张建松 胡浩;谷超豪:数学家与诗人的完美统一[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伍先锋;科技入户实现了“双赢”[N];农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龚丹韵;母语教育究竟重要在哪儿[N];解放日报;2010年
5 汪立亮;来自企业生产实践的安全管理新模式[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6 徐军国;文字新闻的视觉化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7 周荣厚 湖北省洪湖市万全镇第一小学教师;为“批改作文头痛症”开药方[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山西昆烟企划管理部 杨小海;真实才有撼人的力量[N];山西日报;2010年
9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姜智厚;给旅客解释要讲究学问[N];中国民航报;2010年
10 郭青岭;与时俱进 把握方向[N];中国文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冰梅;冲突与融合:阿瑟·韦利的文化身份与《论语》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频;再论语言、心智和实在三者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9年
3 钟明国;整体论观照下的《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王泽霞;英语新闻语篇意识形态分析:社会功能视角的描写与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吕红;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7 周英丽;我欲我所应得:论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英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9 金重建;有声语言传播主体创作自觉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10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莹;华裔的失乐园与复乐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陈莎莎;多元环境中都市移民的归属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曹梅;新疆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身份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苏亚娟;对杂糅文化身份的追寻[D];暨南大学;2009年
5 吕佳擂;译者的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张波;流散中的悲歌[D];河南大学;2009年
7 张璐;奥尔罕·帕慕克作品中的“身份”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筱怡;黄哲伦:文化身份的探求与应变[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苏研;散居族裔理论下《喜福会》中的“他者”[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周娜;艰辛的身份探索历程——试析《看不见的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04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90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