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日本寺子屋教育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5-24 07:38

  本文选题:寺子屋 + 日本 ; 参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摘要】:作为日本平民教育机构的寺子屋起源于中世纪,普及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大部分寺子屋演变为日本近代的小学校。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化育人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寺子屋教育主要是教授读书、写字和算术等内容,其开设具有任意性和自由性。它的出现打破了上层阶级独占文化教育资源的局面,实现了社会教育均等化。寺子屋教育的研究为我国加快"科教兴国"的步伐提供了有利的启示。
[Abstract]:As a Japanese civilian education institution, the temple originated in the Middle Ages, popularized in the Edo era, and developed into a modern Japanese primary school in Meiji era. As a special form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heriting culture,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educating life. The education of temple house is mainly about teaching reading, writing and arithmetic. It broke the situation that the upper class monopolized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realized the equaliz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of temple house education provides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our country to quicken the pace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5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思安;近代以来日本的高校引智与科技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魏峰;日本明治时期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刘华英,吴建华;战后日本国家私学观对私立大学的促进[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周谊;;1955~2002年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谢小琼;日本的教育政策与经济发展[J];广州师院学报;1999年11期

6 罗爱梅,朱明山;武士道教育——论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雏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徐炳杰;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渊薮[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马红霞,张帆,陈悦;浅析我国近代教育对科技发展的影响[J];江汉论坛;2004年01期

9 赵菊梅;中日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比较[J];高教发展与评佑;2004年06期

10 张宛;日本学校教育荒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孔炽;江户时代日本教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6 赵霞;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教育交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朴今海;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殖民主义教育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8 马嘉;重学轻术:论日本高等新闻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汪海燕;新中国义务教育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虞小强;日本素质教育研究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史忠媛;当代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彭正文;文凭与社会资源交换的社会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洪文梅;当代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考察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宏伟;“后李约瑟难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于慧;中日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史景轩;日本PTA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单玉梅;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余璐;;从“日本大地震”看习惯教育[J];好家长;2011年13期

2 王t,

本文编号:1928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928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4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