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主观生活质量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0 03:10

  本文选题:城市公立学校 + 流动人口子女 ; 参考:《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7期


【摘要】: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城市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主观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城市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对学校主观生活质量评价很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级、自评家庭经济条件、传媒接触、学校活动参与、相对剥夺感对其学校主观生活质量评价有显著性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ample survey, the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urban public school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is study found that floating children of urban public schools have a good evaluation of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rade, self-evaluation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 media contact, schoo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relative deprivation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valuation of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作者单位】: 电子科学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7年度国家青年课题“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公立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CGA07021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风笑天,易松国;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指标及其结构[J];社会学研究;2000年04期

2 刘旺;田丽丽;;初中生学校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瑞菲;陈世永;;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钟亚妮;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4 郭建如,马林霞;社会学的制度与教育制度研究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6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7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8 林杰;制度分析与高等教育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马维娜;文化再制中的教育公平——在现实与虚拟中跃迁的教育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雷_",孙龙;近十年来北京市城区居民生活质量之变迁——对1991年与2001年两次抽样调查的比较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莫志宏;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梁栋;网络组织的兴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杨仁厚;信息化发展效应的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董才生;社会信任的基础:一种制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吉红;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与文化扶贫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姜长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现代化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唐仕春;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的请托与受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麦惠霞;朋辈影响青少年滥用软性药物的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陈俊峰;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角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8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满峰;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福州大学;2003年

10 余伟京;论建立解决环境冲突的公众参与机制[D];福州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宏志,陈功香;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杨婉秋;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3 陈芬,张庆豪;老年大学学员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4 郑信军;关于学校弱势儿童的若干基本问题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5 闫江涛,席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报告[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黄立清;城市青年主观幸福感初步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4年01期

7 孙翠香;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4年02期

8 卢淑华;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生活质量分析——根据北京、西安等地的调查[J];社会学研究;1992年04期

9 范丽恒;主观幸福感的理解与提升[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10 王宏;刘达伟;;《初中学生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考评[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翠金;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成文;关于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1997年06期

2 李伟成;;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两个为主”政策的反思[J];民主;2011年08期

3 高丙红;;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福利问题浅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4 蒋瑞红;;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过程公平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9期

5 何崇军;;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分析[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5期

6 吕雪梅;;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综述[J];新余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冯帮;;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杨艳萍;;中国教育需要“第二货币”?[J];基础教育;2006年04期

9 陶然;孔德华;曹广忠;;流动还是留守: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地选择与影响因素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06期

10 谢翔;;关注台商子弟与民工子弟心理健康——东莞市石碣新民学校的探索[J];大众心理学;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莹;黄亚武;;流动人口子女教学现状的实证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宏观背景研究——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彭子建;李小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邱小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教育财政的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珊珊;;南宁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及问题探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吴红宇;;现行义务教育体制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及思考[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8 刘卉;;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探讨[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9 陈燕文;;从假日学校到暑期学校——1894-1915美国纽约市暑期教育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魏向赤;;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提供优质教育服务[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沈沁芳;太原1.1万流动人口子女今年免费入学[N];发展导报;2008年

2 记者 郭强;太原1.1万名流动人口子女免费入学[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3 朱磊;谁来管管流动人口子女上学[N];今日信息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夕;调研:流动人口子女学校[N];北京科技报;2009年

5 朱磊;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建设待加强[N];中国社会报;2009年

6 记者 齐永昌;市教体局局长:无条件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N];拉萨晚报;2010年

7 记者 王思海;北京为流动人口子女建临时学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黄文辉 李树成;四方区关爱流动人口子女成长[N];中国人口报;2010年

9 晏扬;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高考难题要迎难而上[N];检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柯进;实施财务分担 破解入学瓶颈[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宝宏;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谢春风;我国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宁;城市边缘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莹;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程细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凌云;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地方政府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张希;流动人口子女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求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宋娟;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华灵燕;现行义务教育体制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洁;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朝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3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953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a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