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档案建构研究
本文选题:大学生心理档案 + 心理症状预测变量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摘要】:为探索大学生心理症状的预测因素,确定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主要构成,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西南某大学7 961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及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调查,对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在专业、性别、地区、民族、是否师范、是否受灾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心理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专业、性别、地区、民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神经质和心理症状具有显著高相关,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神经质解释了大部分的变异.结论:心理健康档案建构宜于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Abstract]: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life events questionnaire and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determine the main compos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ecord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related factors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7 961 freshmen in a university in southwest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specialty, sex, region, nationality, whether normal school or not,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s were analyz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major, sex, region and nationality,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the result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neuroticism explained most of the variation.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records should be constructed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31) 西南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WU10520)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振伟;正确认识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档案建立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3期
2 王东华;姚本先;;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9期
3 王敬群,王兴书,伍复康;师范生人格特征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4 钟向阳,邓基泽 ,刘红斌 ,戴育滨;高校新生心理档案与危机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5 周光燕;石磊;;汶川地震伤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付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6 明晶;马天雪;;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S1期
7 姚玉红;;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2期
8 田德勇;解如华;;对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0期
9 刘慧;黄三生;;试论学校心理档案建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6期
10 马建青;王东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的理性思考[J];应用心理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海林;;大学生中网络成瘾倾向调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2期
2 段宝林;李伟峰;马飞;;突发灾难事件中青少年心理危机体育行为干预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3 胡燕;;SCL-90用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局限性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吕英;黄婷;;高职新生UPI心理建档之危机干预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5 冯蓉;;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6 陈姝殊;;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问题[J];成功(教育);2009年07期
7 严芳;周海咏;;高职院校学生成就动机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张佩萍;;试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9 蒋楠;汪鸿山;;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7期
10 徐菊英;彭绍斌;郝中伟;周宏宇;秦志红;;后方医院收治地震灾区伤员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顺梅;汪云;;大学生心理普查中的测验误差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韦燃;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韦敏;积极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的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向玉敏;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5.12”地震灾民心理危机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周海山;初中生心理档案构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嫣;自然灾害下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张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玲;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罗娟;大学生心理档案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管理[D];天津大学;2010年
9 蒋林洁;震后中学生的灾难暴露、家庭复原力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通宇;贵州省高校学生人格因素与创新精神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巧玲;贺革;徐远超;;大学新生心理普查模式探新——UPI、SCL-90和EPQA相结合运用于两届新生心理普查的状况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彭子菊;李雪真;;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档案;2008年04期
3 聂振伟;正确认识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档案建立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3期
4 徐平;;大学生心理普查中的测验误差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王景芝;建立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之我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6 王庆贤;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林静;;大学生人格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相结合用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8 边俊士;井西学;庄娜;;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心理健康研究中应用的争议[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9 黄丹艳;杨艳萍;;浅论大学生心理档案[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10 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远平;姜智;;农村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罗亚莉;张大均;刘衍玲;;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教育导刊;2008年09期
3 宁凯;;基于应对理论的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4 张俐,刘波;军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3年12期
5 谭平;彭豪祥;;710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曾天德;;高职护理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7 张爱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郭俊慧;白雪光;王晓萍;成敬;王高华;;高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9 赵亮;王静晗;;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3期
10 贺社新;苗艳敏;;初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杨雅婕;;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竞;祖思;李占江;马辛;;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王恩界;;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关系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长瑾;陈冰纯;何金彩;蒋索;;失眠病人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关系[A];2008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暨灾后心理救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任伟荣;;心理应激理论的发展及多因素研究进展[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隆春玲;韩海英;熊红芳;贺美玲;;不同类型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宋兴川;乐国安;;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闫立良;居民投资股票基金意愿上升[N];证券日报;2006年
2 赫苏;学生问卷:应多找教师优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宋焱;购买股票基金意愿高涨 储蓄消费意愿走低[N];金融时报;2007年
4 肖宏邋蔡泽尧;深圳市国税局组织问卷调查改进政府采购工作[N];中国税务报;2007年
5 早报记者 王恒利;央行:银行家信心跌入谷底[N];东方早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邓德洪;“我们要春游!”[N];洛阳日报;2006年
7 朱蜀骥 见习记者 张成锋;开门纳谏 收到建议两千余条[N];眉山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霞;北京和谐社会指数看哪些指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鲍勇剑;高质量决策的配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宋华;居民炒股意愿强过存钱[N];深圳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谢伦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性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钟文娟;基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心理预警模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邹韶红;夫妻暴力社会心理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性心理干预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王文燕;个性与情志致病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石建;“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香;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孙雄辉;大学生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义;驻高原武警边防军人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6 周翠金;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晶洁;警察的孤独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李雅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学习压力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9 方红丽;医学硕士研究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10 曹亚杰;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4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03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