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从德国的善良教育看我国儿童善良品性的养成

发布时间:2018-10-08 10:42
【摘要】:善良教育是德国道德教育的特色之一。德国的善良教育的内容包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同情弱者、宽容待人、反对暴力等。相比较而言,我国对儿童的善良教育相对薄弱,这与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这方面的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善良既是社会的主导道德价值,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石,又是儿童必备的基本品质,所以我们应重视儿童善良品性的养成。
[Abstract]:Kindness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al education in Germany. Germany's good-hearted education includes animal ca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mpathy for the weak, tolerance against violence, and so on. In contrast, the good education of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is relatively weak,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lack of education in our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Kindness is not only the leading moral value of society, the cornerstone of 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but also the essential quality of children.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思想政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聊城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Y0802030)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广敏;从德国“善良教育”反思中国的德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民辉;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郭建如,马林霞;社会学的制度与教育制度研究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周宗伟;权力的轮回——虚拟环境下的师生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唐东楚,刘玉梅;论法学教育的职业伦理关怀[J];当代法学;2002年03期

5 叶国文,陈洁;道德的共同体:教育的政治哲学观[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1期

6 周小旗;;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7 唐勇;论大学德育的有效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谭福强;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与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孙彩平;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彭定光;高校德育的困境与提高德育效力的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兰芬;;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德性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江新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禹旭才;学校德育中诚信品质培养探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杜红梅;移情与后果认知训练对儿童欺负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泗林;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钟洪;新世纪中国高校德育目标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刘洋;德育生活化—新世纪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邱瑜;现代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与现代道德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邓素碧;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晔;初中生道德学习的特点及德育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凤鸣;面向社会事实的文化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敏;新时期大学生班级群体的建设[D];河海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月清;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J];佛学研究;1999年00期

2 曾建平,欧阳子龙;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若水;走近德国的“善良教育”[J];社区;2002年24期

2 王凤康;郑板桥的“善良教育”[J];青海教育;2004年Z1期

3 华敏;;从德国的善良教育看我国儿童善良品性的养成[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4 许广敏;从德国“善良教育”反思中国的德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7期

5 宗尧;善良:人生的必修课[J];家教指南;2004年01期

6 袁良骏;;孔夫子与“善良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3年02期

7 ;德国从小推崇“善良教育”[J];当代广西;2011年08期

8 忆新;;德国的“善良教育”[J];好家长;2006年24期

9 谢明辉;;德国“善良教育”的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8期

10 唐若水;;走近德国的“善良教育”[J];教师博览;2002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贾馨;走近德国的“善良教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任悦;专家提醒:千万别忘了教孩子善良[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4 李忠东;德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与实践[N];大众科技报;2007年



本文编号:2256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256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c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