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科大学学生适应性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aptability and related factors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ollege students'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035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College Student adaptability scale, the General Well-being scale, the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the trait coping style sca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daptability and overall well-being,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Results the scores of adaptability dimension of male students' career choi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irls, and the scores of self-care adaptabilit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symptoms of gir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oys (P < 0.05). The overall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adaptability are second grade, third grade, first grade. The scores of adaptability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verall well-being, 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coping scores (P < 0.01). Overall well-being, social support, negative coping style,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total scores of grade and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the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nfluenced by many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so we should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grade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psychological coping ability.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安徽医科大学校科研基金(编号:2005KJ40);安徽医科大学校科学研究基金追加经费项目(编号:2008kjzj03)
【分类号】: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肖琼;肖玮;;西安地区不同类型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2 穆奎;西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大均;张骞;;当代中国大学生适应性发展的特点[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5 陶沙;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6 肖玮;肖琼;;大一学生适应性差异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竞艳;;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钱新斌;张晓蕾;;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及培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黄静;;投射测验之绘画测验在心理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王元元;王万荣;;领悟社会支持在高职高专生自杀意念中的作用机制探讨[J];安徽医学;2011年11期
5 吕仙利;鲁宗成;;陕南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闫占闻;刘晓明;;黑龙江省大学生适应性现状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7 刘斌志;;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其社会工作处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刘涛;;论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开心农场”为例[J];今传媒;2010年07期
9 李静;;我国女性运动员性别角色冲突状况及对训练投入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张瑶;;大学生安全感综述[J];才智;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田宝伟;;大学生挫折与应对研究范式的变化[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房超;方晓义;李辉;蔺秀云;;大学生的应对类型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魏爱棠;;浅析中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内涵[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宋京晶;周蜜;施钢;;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发展特点[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5 李旭珊;娄秀红;;同伴关系与大学新生适应[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俊红;张爱卿;;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归因特点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薛利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朝旭;社会判断的内隐和外显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铁安;基于笛卡儿数学思想的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潘孝富;生产型企业员工积极组织行为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英;从“有效教学”角度对小学美术单节课评课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薛娟;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飞飞;简易自我放松催眠缓解学习疲劳的脑电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孙雪芳;园林设计中的行为心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雪琴;教师角色认同及其与工作压力、教师幸福感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艳;运用学习策略训练提升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实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文;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职业困境和角色认同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艳艳;中学生生物图像系统识图能力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卉;信息给予型生物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刘宏毅;新生适应状况倾向性研究[J];重庆商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祁立刚;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3期
4 陈建文,王滔;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5 王富荣,龚惠香;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比较与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10期
6 童秀英,姜雅东,刘伟洋;职技高师低年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李洪,徐玉善;试析校园环境与素质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赵富才;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9 龙晓东,廖湘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者人格特征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10 王学臣,牛庆忠;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努尔曼古丽;;维吾尔族医学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社会支持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2 赵存喜;丁旭;张晨;武利平;陈同;;某医科大学学生适应性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8期
3 方敏,赵俊红;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7期
4 陈彦垒;;高中生人格对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节的中介效应[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2期
5 左占伟,邹泓,马存燕;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6 荆怀福;;农村初中青年教师的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5期
7 孟令珍;;初中生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8 张东宁;王欣;;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0期
9 李义安;张金秀;;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10 袁震;两类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尹靓;;大学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专业性心理求助意愿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杨雅婕;;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淑芳;;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与社会支持[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孙淑敏;;社会支持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影响的对照研究[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谢晓丹;邵彩霞;;衢州市公安民警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沈永健;吕航;肖海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吴汉荣;肖海雁;;高中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孟歌 王永群;精神卫生建设不容小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记者 高原;研究发现:父亲酗酒会“传染”给孩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记者 乌云斯琴;全面部署首都精神卫生发展战略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娇萍 本报通讯员 宋尹;精神卫生事业遭遇发展“瓶颈”[N];工人日报;2004年
5 记者 黄政邋通讯员 李勇波;泰国精神卫生专家访问我市[N];桂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宋泽锦 通讯员 刘永红;精神卫生危机不可小视[N];湘声报;2010年
7 记者 谢靓;民革北京市委呼吁健全精神卫生防控体系[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记者 魏峗 贾岩;精神卫生建设借鉴“上海经验”[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记者 项铮;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引人注目[N];科技日报;2005年
10 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柏晓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坤;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经济运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夏瑛;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谢日华;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黎春娴;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李义天;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关于伦理多样性的论证与辩护[D];清华大学;2006年
8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可可;大学生羞怯与社会支持、自我评价、社交效能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玉梅;蒙汉贫困大学生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武强;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王红蕾;洪灾对受灾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与社会支持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魏金明;福建省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7 律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D];吉林大学;2008年
8 雷生;高校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于靖;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52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35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