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研究述评
[Abstract]: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f teacher's classroom non-verbal act research in the past decad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teacher's non-verbal act in classroom, the influence on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influence 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non-verbal acts, this paper looks forward to the research methods, contents and research process of teachers' non-verbal act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任杰;课堂情境中师生情感互动特点的研究[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8期
2 谭晓玉;非言语交流与课堂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2期
3 张勇;;美国关于体态语言的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8年06期
4 杨心德;学生对教师课堂行为的认知及其对学习的影响[J];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04期
5 郝瑜;非语言行为交际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含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6 屠国元;丁蕙;;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鹏生;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璐;高师教师职业态势语立体训练法初探[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张育平;;教育教学中凝视方式的选择及视线的控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3 梁锐,邓健,高金岭;教学信息沟通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于善志;身势行为与英语听力中的言语解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丁世洁;言语交际中的无声语言[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6 张冬本,冯立新;浅谈课堂隐性语言的使用与效应[J];教学与管理;1997年06期
7 罗树华;教师课堂体态语言浅论[J];教育科学;1991年01期
8 吕淑萍;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艺术[J];教育科学;1995年01期
9 秋月;沉默在教师培训语境中的功能[J];教育科学;1995年02期
10 张秀红;教学信息的特点及转换原则[J];教育科学;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汉明;新时期传统研究述评[J];江淮论坛;1992年06期
2 毕永淦;对我国学校体育跨世纪之展望[J];体育学刊;1996年02期
3 丁芝珍;中国现代化艰难历程的回顾与展望[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夏蕾;新世纪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展望[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年03期
5 杨俊伟;未来体育教学展望[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王海峰;新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网[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王绍文,冯立明,杨峰;二十一世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展望[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王国钧,吴孝燕,邵斌;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李彬;现代发酵工程展望[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石昌渝,尹恭弘;六十年《金瓶梅》研究述评(下)[J];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丽;王铮;;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述评[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张文芳;吴良宝;;二十世纪先秦货币研究述评[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3 唐旭东;;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述评[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李俊杰;;投资环境研究述评[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孙树霖;;《资本论》中王茂荫研究述评[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6 李建生;李素云;王至婉;;中医药治疗老年病研究述评[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谢邦秀;曲燕;;中国大学英语测试研究述评[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李承锋;;从外围到内质:金圣叹小说理论近十年研究述评[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宏利;雷雳;王争艳;;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研究述评[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郭林;;刘志丹研究述评[A];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展望网络的下一代[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蕴祥;展望“十五”:未来如何面对[N];人民代表报;2001年
3 方位 编译;展望二十一世纪[N];大众科技报;2000年
4 吴忠民;社会公正研究述评[N];人民日报;2003年
5 博昆;通用高层展望行业未来[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6 郗茜丁;展望网络时代教育[N];辽宁日报;2001年
7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姜建军;饮用水的展望[N];中国矿业报;2001年
8 ;展望数据存储未来[N];人民邮电;2001年
9 李艺;数字整合下的媒介群体展望[N];中华新闻报;2002年
10 范军;反思中展望[N];湖北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黎元元;糖尿病证候要素提取与应证组合规律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2 王梅;基于生态原理的学科协同进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瞿曲;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王广新;组织情境下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士勇;省略研究述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焦阳;西方关于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4年
3 田艳红;柯文中国历史研究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梅;劳动教养制度的现状与展望[D];郑州大学;2005年
5 赵红姬;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研究回顾及展望[D];延边大学;2005年
6 曹照洁;因果关系研究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邵文波;生育权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8 童湘屏;新疆改革开放以来汉维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D];新疆大学;2005年
9 王雄才;社区矫正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陈寿菊;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及设计表达[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0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7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