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法国中、高等教育中的状况分析
[Abstrac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55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曙光;知识社会在向我们走来——德国讨论知识社会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1998年07期
2 殷晓蓉;理解知识社会——评尼科·斯特尔的《知识社会》[J];社会科学家;1999年S1期
3 胡斌武;知识社会与大学生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S2期
4 黄富顺;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曹炎;;知识社会中新的学和教的艺术[J];广东教育;1999年04期
6 李恒;浅谈知识社会中的人文精神[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1年S1期
7 黄富顺;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庞跃辉;从哲学角度透视知识社会形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查啸虎 ,乐惠;知识社会的人才特征[J];理工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10 许斗斗;知识社会的特征及价值挑战[J];社会;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微;;冲突与选择——知识社会的价值冲突与道德选择[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赵彬;;小初衔接——六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夏瑾;尚京;黄培昭;;节水,关系各国命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37分会场“生态经济与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超;;重视“邪教经济”问题[A];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何奇松;;冷战后的法国军事转型[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6 成思危;;两翼齐飞 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发展[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相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改革初探——如何推进音乐课程改革[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章静霞;;浙江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状况调查及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张振濵;;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与法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10 曹卫红;;对“文化人”假设及其激励的探讨[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志萱;法国政府为何要卖地卖房[N];经济日报;2003年
2 邓伟志;和谐社会是知识社会[N];学习时报;2005年
3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法国女性地位表里不一[N];人民日报;2001年
4 张章;彩票:法国政府操纵的行业[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本报驻巴黎记者 马与雄;法斥巨资促年轻人就业[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6 记者 海珍;新学期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呈“爆满”状态[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7 白双铭;我市33名残疾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N];陇东报;2007年
8 陈俊侠;法国政府开通“油价网”[N];人民日报;2007年
9 陈俊侠;法国政府的“节能经”[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记者 刘见;海南农村学生今春免费领课本[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宏;平地女性与山地女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庄渝霞;社会生育成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袁新荣;基于数学模型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李淑文;中日两国初中几何课程难度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9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华茂;知识实践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智;教育领域预算外资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玉泉;学校教育的新使命——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学校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艳;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学;2005年
4 王玉双;论《爱玛》中的女性意识[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张君;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的实验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韦柳忠;知识社会之中轴原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7 赵艳慧;十八世纪俄罗斯女性地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却落;安多藏族文化中的女性地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程新贤;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嫁妆体系下的女性地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梁静;从当代城市民谣看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的现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72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7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