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家长会新模式的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30 14:20
【摘要】:在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前提下,构建家长会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家长会,观念上应尊重家长的主体地位;形式上应注重互动;内容上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原则指导下,家长会的操作程序如主题的确定、会议通知的形式、会场布置和会议内容等方面都应有所改变。
[Abstract]:On the premise that schools and families, teachers and parents are equal partnerships, a new model of parent-parent association is constructed. In the new model of parents' meeting, we should respect the subject status of parents in concept, pay attention to interaction in for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cont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principle,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the parents' meeting, such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heme, the form of the meeting notice,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eeting place and the content of the meeting, should be changed.
【作者单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
【分类号】:G4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东娇,顾明远;学校教育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性策略[J];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钱洲军;论课堂教育沟通[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茂聪 ,王培峰 ,吕爱国;全纳教育课堂管理的反思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8期

3 吴亮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对话的中断与继续[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广;学校制度化生活中的德育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云霞;大学英语课堂焦虑和课堂参与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谭国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冬梅;关于合作学习组织优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长倩;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的师专学生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岩;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金洲;初中实行“导师制”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山;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德显;师生权力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2 刘铁芳;沉重的书包与教的权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f ;;家校合作:一种特殊的交往[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2 杨荣明;;农村家校合作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7期

3 陈峥,王建梁;家校合作的纽带——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5期

4 冯婉仪;台湾协和学校家校合作掠影[J];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Z1期

5 申瑞芝;家校合作 培养合格人才[J];北京教育;2002年06期

6 陈利平;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中的家校合作[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4期

7 张敏;;探讨家校合作中的学生地位[J];今日科苑;2008年20期

8 乔晓丽;李菲;;网络,家校合作的新桥梁[J];中国教师;2007年01期

9 蒋平;;家校合作:教育的永恒话题[J];天津教育;2008年05期

10 周雪莲;李双龙;;中小学家校合作微探[J];教学与管理;2010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丁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臧原;;家校合作培养初一学生自我适应性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蔡虹;郭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张大均;刘衍玲;臧原;;家校合作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的探索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朱红;;新时期家校教育合作的研究与实践[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6 田秀菊;;对1例自杀倾向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城区第七中学 张全利;家校合作: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N];鹤壁日报;2011年

2 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杨晓丹;用沟通打开家校合作之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邵滢;家校合作成就和谐教育[N];开封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唐维杨;家校合作精诚化[N];泸州日报;2010年

5 晓雪;家校合作孩子受益[N];中国妇女报;2002年

6 徐吉志;家校合作三对策[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宋全政 通讯员  于明伟;和谐撑起教育一片蓝天[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古田一中 曾少林;家校合作,寻求心理辅导的新突破口[N];闽东日报;2009年

9 徐慧泉 宋小横;家校合作德育模式初探[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西苏旗教育局;办好家长学校 探寻家校合作途径[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郝若平;家校合作:亲师互动对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梓瑜;澳门家校合作发展路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3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达红;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新;家校合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颜丽华;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彦娟;家校合作的现状思考与形式革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晓丽;教育传播学视野下家校合作平台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侯咏娴;生本教育前置性研究中的家校合作探究[D];广州大学;2011年

7 曹丽;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姜志坚;美国家长教师协会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易琴春;构建良好家校关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伶俐;家访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0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20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