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扬州职业大学;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D/2008/01/200)
【分类号】:G40-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红霞;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何波;;如何开发高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综合功能[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3 刘国清,陈欣;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姚远;陶行知与汇文书院[J];东南文化;2003年01期
5 李豫新,刘强;论知识经济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2期
6 李庚靖;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金林祥,李庚靖;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金顺明;近代中国教育团体的发展历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周险峰,张春红;陶行知与近现代教学法中国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陈悦悦;“五·四”女子教育平权运动价值意义述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梁丹;王春娜;赵建庄;贾临芳;王占英;吴昆明;;高等农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胡福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刘丹;;写真话 抒真情 做真人——从生活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铸炼做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毅玮;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6年
5 邓艳红;以新基础教育引领西部农村的和谐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晴;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玲;教师创造性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洋;表演教学法与现代心理学应用[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4 于桂霞;我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教材教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伟;个体生命视角下的创造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詹琼;参与式教学在高中物理部分实验中的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曾爽;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蒲红梅;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学会做人”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龚晓林;论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林永希;陶行知的教师教育思想与我国教师专业化[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锐锷;作为教育改革家的陶行知与杜威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2 刘仁凯;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与新时期创造型人才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3 方春英;学陶师陶 为树立教师新形象而努力[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4 ;各地消息[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9年03期
5 李雄杰;浅论陶行知的教育观[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蒋纯焦;密切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的关系——试析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刘猛;劳动教育:从陶行知到毛泽东[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梁晓凤;;陶行知论读书与读书人[J];爱满天下;2003年05期
9 周玉琴;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反思[J];江淮论坛;2004年03期
10 严开宏;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屏;;学习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2 卓国卫;;试论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参加全国陶研骨干培训有感[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3 王雁华;杨耀坤;;春风吹绽课改花——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我们搞课改[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4 阮素芳;;借鉴陶行知思想 建构创新教育[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徐书业;;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7 宋瑞玲;;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10 杨进发;;陶行知先生与创造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计方胜;校长的权威从何而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树伟;暑假就到了,我们来读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苏令;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祝彦;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N];学习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翟晋玉;在“做”中“教”与“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盐城市大纵湖初中 徐开泉;浅谈和谐校园中的“良知”教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杨平;教育要教人过上诗的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徐卫红;陶行知和他的“生活教育”理论[N];光明日报;2005年
9 王军荣;教师应关注批评后的学生[N];台州日报;2005年
10 马虹;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论”[N];贵州民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娟;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湘;胡锦涛教育公平思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杨亮;论马克思教育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渤海大学;2012年
3 贾永灵;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4 席岩峰;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5 余庆东;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比较及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刚;陶行知学校民主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长贵;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林永希;陶行知的教师教育思想与我国教师专业化[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10 易佳;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0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3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