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5 10:52
【摘要】: 随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日益深入,网络学习在人们日常学习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然而,相关的调查表明,不少教学者和学习者对网络学习并没有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导致网络教与学的失败。忽视网络学习的特点,主观地把网络学习等同于传统学习,将使网络学习无法发挥其优势和作用。有鉴于此,需要明确网络学习的内涵与特点,分析影响网络学习的各类因素,探索网络学习的一般过程与原理,从而为网络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和网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 本研究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网络学习原理展开研究。在信息加工理论、认知机制理论和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深入探索。研究认为,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总体上包括个体信息加工和群体信息加工两个层次,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信息呈现与注意、信息加工与保持、信息交换与建构三个阶段。传统学习机制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学习者个体内的信息加工过程,而学习者个体间即群体的信息加工则是网络学习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影响网络信息加工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可以归结为四类,即学习者因素、教学者因素、课程因素和环境因素。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 1、以历史发展为线索总结了学习过程信息加工模型的演变历程,分析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指出学习过程研究的未来方向是“计算机隐喻”转向“人脑隐喻”、个体认知转向整体认知、实验室研究转向现实研究、以及认知科学成果的不断应用。在借鉴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和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个网络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较为全面地描述了网络学习信息加工的两大层次和三个主要阶段。同时,该模型也强调了网络学习过程的三大特点,即信息空间的非线性、认知过程的分布性和信息构建的生态性。 2、针对网络学习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以《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精品网络课程作为平台,设计和实施了两个不同角度的网络学习实验。将网络课程中三种常见的内容呈现形式(文字版、视频版和“三分屏”版)进行对比,探讨三者在学习结果上的差异;以常用的“三分屏”式网络课程为例,利用眼动追踪仪对学习过程中个体的眼动情况进行实时记录,探讨学习者注意力分配的特点。使用SPSS对两个实验中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利用Tobii Studio分析网络学习过程的眼动特征,总结了网络学习中信息呈现与注意、信息加工与保持等过程的一般规律。 3、针对网络学习群体的信息加工活动,指出它是一种信息交换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其中还存在网络学习信息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参考Gunawardena等人有关知识建构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互动空间—Moodle平台中某个班级为例,通过制定网络交互分析编码体系,利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班级中师生的交互内容进行编码和分析,揭示了网络学习者交互的特点与知识建构的水平,总结了网络学习群体交互与知识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4、对国内外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过于关注学习者认知因素以及分类标准主观化的不足。以学习条件理论和教学系统要素理论为依据,提出了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分类模型,将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内外两大方面:学习者因素属于内部影响因素,教学者因素、课程因素和环境因素则属于外部影响因素。其中,学习者因素包括学习策略、学习动力和学习风格等;教学者因素包括教学者素质、教学设计与教学风格等;课程因素包括内容设计和学习交互;环境因素则包括学习平台和支持服务。 5、在介绍课题前期研究成果—《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学习支持系统(MET-ALSS)系统原型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相关实验研究结论,分别针对该系统的信息呈现、信息导航、内容组织和学习支持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从而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学习支持与服务。
【图文】:

信息加工模型,感觉登记,瞬时记忆


第三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生相互作用,学习、存储和记忆是一个动态和交互作用的过程,如图3一2所示。篇篇 ___/了///了了///感觉登记1﨑/z出灯厂\、输图3一 2Sousa的并行信息加工模型、模型的基本结构该模型将信息加工分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大处理单元,,各自的功能如下:(1)感觉登记:个体从环境中获取大量信息,并通过各种感官对这些信息进行探测,从而使特定感觉通路上的神经元被激发产生电脉冲并输入大脑。人脑有一套系统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以确定它们对个体的重要性。这套系统称为感觉登记系统,在模型中用软百叶窗的侧面来表示(图3一2中的斜线)。由于大部分信息并不重要,所以感觉登记系统将这些信息从加工系统中过滤掉,从而使脑将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细分为瞬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两个部分。瞬时记忆可被看作剪贴板,信息只是暂时在此简单存放,直到决定如何继续处理为止。瞬时记忆通常是一种潜意识加工

信息加工模型,网络学习,过程,信息加工


二、模型的结构和内容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分布式认知和生态学理论以及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网络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如图4一1所示②。该模型认为,从信息加工的层次来看,网络学习主要包括个体信息加工和群体信息加工两个方面;从信息加工的过程来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3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彦军;郭绍青;;E-Learning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 任英杰;徐晓东;;相互启发:学习共同体内认知机制的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曹宁宁;网络开放性情境特征下决策加工过程的拟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沛旺;《移动通信》网络课程设计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白向呵;教师远程学习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卢如荣;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晓丹;“P-S-K”三通道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5 邬锦锦;网络课程中学习共同体有效交互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侯素艳;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56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56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4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