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
【图文】:
闭结构的特性,只能承担教学知识载体的角色,无法引导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深度交互。总的来说,基于学习对象的学习属于客观主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传递、接受和控制,无法有效引导学习者进行知识的自我和协同建构,学习者的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难以维持。究其原因,学习对象的产生只是为了解决资源的重用和共享问题,对适合数字时代的新型学习理念的分析和研究缺乏关注,最终导致基于学习对象的学习只是传统课堂学习在网上的翻版,传递接受式的教学范式没有改变。学习元相比学习对象在学习理念上迈出了一大步。学习元借鉴学习对象的设计思路很好地解决了资源的共享、重用问题,借鉴了Web2. 0崇尚“自由、开放、协作、平等”的理念,并且很好吸收了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情境认知、联通主义等学习理论。学习元是数字时代学习理论的第二次跃迁的产物,体现了知识的生长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等,注重了学习者的亲身参与以及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内容之间的深度交互。学习元开放的结构允许所有的用户(教师、学生、专家等)协同编辑教学资源;附加在学习内容之上的丰富的学习活动能够引导学习者在参与中、在同伴互动中共同建构对知识的全面理解;附加在学习内容上的人际
源共享解决方案。SCORM规范中的资源信息模型是学习对象信息模型的典型代表,包括元数据、学习资源(内容)、排序导航信息、包装信息等(见图2)。众所周知,单纯学习内容并不能很好的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基于此,学习元为了更好的支持用户的学习,提升非正式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将学习活动、人际网络、学习的过程信息等可以有助于协作交流、情景感知和协同建构的学习因素纳入到学图2 SCORM信息模型图3 学习元信息模型习资源的信息模型中来(见图3)。从上述信息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元是从支持完成学习流程的角度出发,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学习活动、生成性信息、KNS和语义本体等信息。较之学习对象,学习元包含的信息类型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小勇,祝智庭;学习对象——网络教学技术的新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2 胡小勇,祝智庭;学习对象理念的发展历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3 周庆山;王京山;;维基百科信息自组织模式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7年02期
4 周国梅,傅小兰;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冬,刘清堂,赵呈领;在学习内容管理系统中构建可重用学习对象[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5期
2 王良辉;基于学习对象技术的网络课程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0期
3 陆海云;龚祥国;;基于Web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2期
4 胡小勇,祝智庭;学习对象理念的发展历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5 胡小勇,祝智庭;可重用学习对象的分类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6 刘清堂,杨宗凯,付琴;可重用的学习对象及其应用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7 任剑锋,李克东;分布式认知理论及其在CSCL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8 王明文,杨南昌,谢云;基于知识点管理的标准化教学素材资源开发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沙莎,梁汉立,罗三定;基于概念网的Web课件组织及导航系统的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3年02期
10 唐晓文;基于本体论的文本特征提取[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静;面向远程教学系统的TSC对等资源管理模型及实现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清堂;标准化教育资源版权保护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方海光;我国教育软件价值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7 王炜;面向企业培训的E-learning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任剑锋;非面对面CSCL交互行为促进策略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建生;图像元数据特征提取及其在检索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艳燕;基于语义的学习资源管理及利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淑霞;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CAI软件的设计模式[D];河北大学;2000年
2 周雄俊;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软件设计的积件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杜敏;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生存透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秀凤;物理多媒体教学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钟明;基于网络的化学积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青;中小学语文教育信息资源网的建设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闫兴亚;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小勇;学习对象理论与网络课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欧阳杨;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沙琳;基于Web页的物理课件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2 胡小勇,祝智庭;学习对象——网络教学技术的新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4 周国梅,傅小兰;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敏;余胜泉;杨现民;黄昆;;泛在学习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模型设计——以“学习元”平台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2 李玉顺;申军霞;顾忆岚;武林;杨莹;周慧;;先进教育资源共享与管理典型案例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3 唐国华;陈东林;;学习元:满足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新需求[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7期
4 李晓锋;吴产乐;;面向领域和用户的教学资源组织及服务框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1期
5 王俊红;刘华山;;塔雷金娜教学控制论述评[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6 朱秀梅;;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基于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7 何怡芝;吴小雨;;计算机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8 朱超;汤玲玲;;论学习态度的特点和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9 黄国祯;王红云;方海光;林侑势;;认知风格对情境感知泛在学习成效的影响——以国小蝴蝶生态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5期
10 李文宏;;以认知建模为支架的适应性学习系统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余勇;;厌学情绪的归因分析与辅导策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幸亏;;在“教学做合一”中开展艺术特色教育实践[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孟杨斌 通讯员 余小熊 上城报道组 陈宏萍 刘婷婷;上城区被命名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N];杭州日报;2010年
2 巩慧;在自主创新中转变教学观念[N];甘肃日报;2006年
3 黄梅县教研室 梅首文;发挥主体作用是有效学习的关键[N];黄冈日报;2010年
4 ;三驾马车驱动教育新模式[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5 许映连;教育资源库批判与研究[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席文启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关于教育国际化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2004年
7 李翠兰;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N];广元日报;2009年
8 记者 朱应儒;远程教育为农民带来致富“宝典”[N];金昌日报;2010年
9 中国民协、关爱未来教育科技中心提供;认识传统 弘扬美德 关爱未来 育德树人[N];中国艺术报;2010年
10 锦琪;21课题引领内涵发展[N];扬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燕;基于网格社区的教育资源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胡海明;个人学习环境的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文娟;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学习内容管理方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小勇;学习对象理论与网络课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兴华;面向学习对象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段靖芳;网络学习的个性化信息过滤系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晓丹;基于本体的学习对象共享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崔惠萍;基于网络的教师教育学习资源的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桃;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琛;学习设计一致性测试模型研究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伯平;基于语义网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机制及功能建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金玉;基础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框架和分类组织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57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5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