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彰显实践旨趣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6 04:05
【摘要】:正当新课程改革的重心由纲要、标准等的颁行转移到课堂教学实践的纵深落实之际,一种彰显实践旨趣的课程与教学研究范式呼之欲出。这一研究范式至少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谕;中国需要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4年11期

2 汪霞;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冯茁;课程与教学分离的根源[J];早期教育;2003年08期

4 ;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J];上海教育;2005年10期

5 徐继存;走向哲学的课程与教学研究——读张楚廷先生的《课程与教学哲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1期

6 田良臣;;“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田良臣;;“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陈雪莹;建构审美化课程与教学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8期

9 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10 杨启亮;;追求合适: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同”与“异”[J];幼儿教育;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华;;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前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2 蒋国琴;;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转变的几个观念[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姚亚青;;年鉴创新贵在彰显地方特色[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4 许红梅;;走向开放的课堂——生态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管理创新 质效彰显[A];2001年度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经验汇编[C];2002年

6 陈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之我见[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尽九;陈琼;;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8 崔希栋;;科技馆展品的教育设计[A];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4年

9 毛文琦;;发扬团队精神 彰显团队力量[A];全省烟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朱伟平;;与文本心灵对话,彰显语文的“灵性”[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蔡成刚 李威威;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减轻小学生课下负担[N];今日信息报;2010年

2 袁彬;站在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前沿[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郭铭;新世纪教师应该强化哪些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张红艳;全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N];菏泽日报;2009年

5 林琳 崔靖;全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召开[N];淄博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袁祺;应教会下一代如何思考[N];文汇报;2009年

7 商报记者 刘海颖;以出版之力成就服务与引领之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8 张贵峰;“流动救助”彰显政府善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蕴棋;吸收反哺间彰显大气[N];长春日报;2008年

10 郝玲玲;致力创新 彰显亮点[N];四川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莹;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雪梅;中学向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马开剑;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明宏;校长课程领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相学;学校如何管理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卫平;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20年之回顾与反思(1979—1999)[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尹继东;中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仁_g;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背景下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顾彬彬;国际文凭项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海彬;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的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薇;大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智明;中学函数课程与教学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醒宇;油画课程与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世平;“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的互动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成;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系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66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66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5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