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中职生自尊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自我增强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0-05-08 04:38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在校园中屡屡发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在伴有愤怒、敌意等情绪状态下对他人实施有意伤害的行为。研究人员从各个角度研究攻击性行为,发现个体的攻击性行为会受到自尊的影响。而自我增强是指人们在自我认识和社会比较中,为提升自尊而给予自己更加积极的评价。因此,自我增强作为一种重要变量,也会对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对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群体中自尊、攻击性行为和自我增强的现状,并对自尊、攻击性行为和自我增强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09名中职生和349名普通高中生施测陈碧云(2003)自我增强问卷以测量优于平均效应和不切实际地乐观、施测Buss和Perry编制的攻击问卷中文修订版(AQ-CV)以测量攻击性行为、施测Rosenberg编制、王孟成(2010)等人改编的自尊量表(SES)以测量自尊。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Bootstrap等统计方法。结果表明:(1)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的攻击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中职生在身体攻击性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攻击性行为总分上男生得分边缘显著高于女生,在攻击总分、言语攻击性、指向自我攻击性方面性别、生源地、学校所在城市的交互作用显著;普通高中生在身体攻击性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愤怒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言语攻击性上,男生得分边缘显著高于女生。中职生在身体攻击性上边缘显著高于普通高中生。(2)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自尊得分总体较低。中职生在自尊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高中生。(3)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自我增强。中职生在优于平均效应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省会城市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地级市,在不切实际地乐观的表现形式上性别、生源地、学校所在城市的交互作用显著;普通高中生在优于平均上也表现出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优于平均效应的表现形式上,中职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普通高中生。(4)中职生中,优于平均效应与攻击性行为总分、敌意、指向自我攻击性、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切实际地乐观与攻击性行为总分、身体攻击性、敌意、言语攻击性、指向自我攻击性、自尊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攻击性行为各维度(身体攻击性、愤怒、敌意、言语攻击性、指向自我攻击性)均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在普通高中生中发现,自我增强(优于平均效应、不切实际地乐观)与攻击性行为各维度(身体攻击性、愤怒、敌意、言语攻击性、指向自我攻击性)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攻击性行为总分、身体攻击性、愤怒、敌意和指向自我攻击性与自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5)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的优于平均效应、不切实际地乐观在自尊和攻击性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优于平均效应会导致人们出现不切实际地乐观;普通高中生的优于平均效应和不切实际地乐观在自尊和攻击性行为之间分别起中介作用。
【图文】:

模式图,攻击性行为,自我增强,中职生


2 研究内容和假设本研究主要考察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生自尊、攻击性行为和自我增强的现状,以及自我增强在自尊和攻击性行为之间所起的作用。并从自我的角度为中职生正确认识自己、减少攻击性行为提出建议。结合前人对自尊与攻击性行为、自我增强的研究结论,在本研究中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 H1:中职生的自我增强和攻击性行为存在人口学上的差异;假设 H2:中职生的自我增强能预测中职生的攻击性行为;假设 H3:中职生的自我增强(优于平均效应、不切实际地乐观)在自尊和攻击性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如下图 1 所示:

中职生,攻击性行为,维度


攻击性行为量表采用的是 Likert 5 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攻击性行为越严重。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在攻击性行为各维度的平均得分数据如下表 2 所示,各维度的均分差异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中职生攻击性行为总分为2.565±0.680,处于中等水平;普通高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为 2.500±0.645,,也处于中等水平。独立样本 t 检验的结果表明,中职生在身体攻击性维度上得分高于普通高中生,二者之间的差异边缘显著(t=1.880,p=0.061)。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良运;;父母行为方式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综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2 刘旭;;青少年自我提升对其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5年39期

3 黄凯杰;李丹;赵倩;;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4年08期

4 陈瑞;郑毓煌;刘文静;;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方法及其应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5 段东园;张学民;魏柳青;周义斌;刘畅;;暴力媒体接触程度对攻击行为的影响——规范信念和移情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年02期

6 文小辉;孔凡兰;李国强;;自我提升的实证研究概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7期

7 陈陈;燕婷;林崇德;;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4期

8 张丽华;邸秀娟;赵玲;尹小磊;;高中生自尊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9 孔风;王庭照;李彩娜;和娟;王瑾;游旭群;;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2期

10 顾璇;姚荣英;李红影;李克勤;;中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路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保健;青少年情绪智力对心理资本的影响: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多重中介效应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

2 贾国磊;人际/非人际情境下运动员外显的自我提升[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杨灿;中职生感觉寻求、应对方式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4 赵靖;初中生自我提升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5 唐莎;外显/内隐自我提升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刘天一;初中生宽恕水平、自尊及其对攻击性的影响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7 苗丽阳;青少年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冯晓阳;初中生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冬梅;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对自我提升和危险行为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碧云;南京学生的自我增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54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654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f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