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辅助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的行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95.3;G434
【图文】:
二、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逡逑刚才我们己经了解了行动研究的含义及其特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逡逑应该如何操作呢?逡逑最初Kemmis和McTaggart邋(1982)提出行动研究有四个关键环节,一计划、逡逑二行动、三观察、四反思[1]。为什么要进行研究?当然是因为在教学情景中发逡逑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想要通过研究来解决问题,所以要先逡逑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即计划。然后一步一步实施这个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逡逑注意细心观察问题的一系列的变化。同时记得记录显示变化的数据,收集能够逡逑证明变化的现象。下一部是反思,反思这一轮整个的研究过程。最终获得了哪逡逑些成效,同时又发现了哪些新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紧接着下一轮逡逑行动研究就要开始了,针对上一轮研究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出新的改进计逡逑划……上一轮接着下一轮,不断循环。逡逑
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时候,教师无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逐一解决逡逑他们的问题。所以可用课前微课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课下先观看教师制作的微逡逑课,然后在课上针对一些疑难点进行讨论。如此,学生预习的时候,会快速找逡逑到方向和目标,针对性更强,预习效率也会更高。第二种形式的微课可在汉语逡逑课堂教学中进行。课中使用微课可重复利用微课资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逡逑和掌握,拓展学生的思维。第三种形式的微课放在课堂以后进行。课后微课的逡逑主要目标是对己经学会的知识点进行强化练习,使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和牢固。逡逑.综上,三类微课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同的效果,具体研究采用哪种形式,是逡逑由学生对于微课需求所决定的,而这也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关注点。逡逑我们通过收集问卷信息,发现在问题“你更喜欢在哪个情况下观看微课?”逡逑中,22个学生中有16个选择的是课后微课,占比73%,说明多数学生更喜欢课逡逑后微课的形式。逡逑
图3:学生对具体观看时间的选择逡逑(二)微课时长逡逑微课时间是长还是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观看兴趣与学习效率,太短逡逑了就不能对知识点进行很好的解释和练习,太长了又担心学生可能没耐心观看,逡逑因此对微课时长进行定位非常必要而且重要。从edX的数据统计,我们了解到,逡逑不管视频有多长,大多用户实际上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观看的时间都小于6分逡逑钟。其实在研究正式^u始之前,我们想要听取一下学生的想法,所以也对全班逡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得到更加客观真实的答案,调查问卷首先给全班学逡逑生界定了微课的概念,同时在微课投放一个星期后,保证学生已经观看过6个逡逑以上的微课及配套材料后才进行。问卷是纸质形式,学生填写便可。学生中总逡逑共发放的问卷是22份,实际收回的有效问卷也是22份。问卷中对“你可以接逡逑受的微课时长”这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业奇;马遂莲;;微信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汉语学习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赵振华;张芳;;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应用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3 李晓东;曹红晖;;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09期
4 王丽丽;杨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08期
5 陈海芳;冯少中;;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年04期
6 尹合栋;;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01期
7 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6期
8 张润柳;;基于微课的汉语拼音整体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16期
9 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年04期
10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芳芳;对外汉语初级书法课教学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蕊;基于三种微课类型的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D];辽宁大学;2016年
3 廖慧钰;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权;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5 于佳;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演变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卢程佳;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翼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卢胜男;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型移动课程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罗丹;微型课程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晓华;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59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75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