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关系网络的多层次测量
发布时间:2020-07-30 01:47
【摘要】:社会化过程离不开必要的社会环境,幼儿只有与环境中的人和物充分地相互作用,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家庭和学校是人类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之后,同伴关系则是幼儿进一步社会化的重要指标。社会网络主要是描述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个体间关系是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进行量化分析的。以往有关幼儿社会网络的研究,大部分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同伴提名法等其中之一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据此建立社会网络。幼儿的社会网络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只通过某一种数据收集所建立的网络,所获得的信息较为单一,对于幼儿的社会网络的研究则会略显片面。所以,建立的多层次的社会网络有利于获得多方面的网络信息,全面的了解幼儿同伴关系的特点。本文将综合采用同伴提名法、戏剧角色提名法以及行为观察法三种方法对某市某幼儿园大班的30名年龄在5-6岁的幼儿进行数据收集,采用Spss 20.0和Ucinet6.2对该班级进行数据分析、SNA分析、核心-边缘分析,Netdraw 2.0实现网络的可视化,运用多维尺度法(Multidimentional Scaling,MDS)对幼儿潜意识判断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幼儿的意识、潜意识和较为客观的行为表现建立三种不同层次的社会网络。对比分析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边缘性等特征,探讨幼儿同伴关系网络的特点,获得幼儿同伴关系交往特点。(1)由于幼儿对性别的分类可造成幼儿对同伴选择的形成性别偏好的特点。(2)对同伴的选择幼儿可能会按照互补性进行选择而非相似性进行选择。(3)被忽视的幼儿更易选择班级的边缘位置。(4)传统班级位置排序对幼儿的社会网络以及学习资源的获得都有所影响。结果发现:(1)戏剧角色提名法可测得幼儿认知潜意识的社会网络。(2)同伴提名法和行为观察法所测得的网络图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幼儿的意识和行为一致性较高。(3)把三个不同层次测得的社会网络相结合,所测得的社会网络信息更为丰富,网络的可靠性较高,所获得的幼儿同伴关系特点也较为全面。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12
【图文】:
图 2.1 同伴提名社会网络图注:红色圆点代表女性,蓝色方点代表男性,1-14 号为女性,15-30 号为男性。2.3.2 班级人际关系中心性分析结果运用 Pajek 对网络进行出度,入度,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进行计算,结果如表 2.2。由于规定被试可以选择三位,所以大部分被试选择都选
“小丸子”同时处于桥的位置。表 3.1,入度最高的三位依次为“小丸子”“小玉”和“花轮”,因此“小丸子”“小玉”和“花轮”是有较高的明星度(Wouter De Nooy,Andrej Mrvar,Vladimir Batagelj,2014),并且出度也是这三个人物最高,表明在此网络中为最活跃的三位人物。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最高的是“小玉”。
图 3.2 被试间相似性分布图注:图中 g 代表女生,b 代表男生。把图 3.2 与研究一种的图 2.1 对比发现:①图中男女性别是明显分开的,男生在左侧女生在右侧,与研究一所呈现的男女分布结果基本一致。②女生部分的14、9、1 与男生部分的 21、26 共同处于两图的边缘位置。③对图 3.2 的小团体
本文编号:2774822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12
【图文】:
图 2.1 同伴提名社会网络图注:红色圆点代表女性,蓝色方点代表男性,1-14 号为女性,15-30 号为男性。2.3.2 班级人际关系中心性分析结果运用 Pajek 对网络进行出度,入度,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进行计算,结果如表 2.2。由于规定被试可以选择三位,所以大部分被试选择都选
“小丸子”同时处于桥的位置。表 3.1,入度最高的三位依次为“小丸子”“小玉”和“花轮”,因此“小丸子”“小玉”和“花轮”是有较高的明星度(Wouter De Nooy,Andrej Mrvar,Vladimir Batagelj,2014),并且出度也是这三个人物最高,表明在此网络中为最活跃的三位人物。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最高的是“小玉”。
图 3.2 被试间相似性分布图注:图中 g 代表女生,b 代表男生。把图 3.2 与研究一种的图 2.1 对比发现:①图中男女性别是明显分开的,男生在左侧女生在右侧,与研究一所呈现的男女分布结果基本一致。②女生部分的14、9、1 与男生部分的 21、26 共同处于两图的边缘位置。③对图 3.2 的小团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田媛;范翠英;;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1期
2 王小慧;戴思玮;;5-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3 周丽华;曹中平;苏林雁;;游戏情境中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系统[J];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4 马绍奇;焦璨;张敏强;;社会网络分析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5 赵蓉英;王静;;社会网络分析(SNA)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1年01期
6 王美芳;张栋玲;隋莉晖;;不同社交地位幼儿的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技能特点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7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2期
8 胡海波;王科;徐玲;汪小帆;;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在线社会网络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8年02期
9 李亮;朱庆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合著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08年04期
10 冯博;刘佳;;大学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莉;话语表达的人际功能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龙红芝;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74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77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