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心理剧对学龄初期儿童课堂学业自立培养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15:23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剧的干预对学龄初期儿童课堂学业自立行为的影响和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量表-课堂学业自立行为分量表》对湖南省某小学二年级某班35名学龄初期儿童的课堂学业自立水平进行测量,把量表得分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下的儿童作为低分组,低分组儿童共9名,其中有1名为多动症儿童,因此将其排除。再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二分测验简版》对8名儿童进行筛查以排除智力因素对其课堂学业自立的影响,再结合教师推荐和研究者观察,最终选取该班课堂学业自立水平相对较低的4名儿童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单个被试实验设计对4名个案儿童进行心理剧的干预。干预采用A-B基线实验设计,综合测量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以心理剧为自变量,学龄初期儿童课堂学业自立水平为因变量,自变量指标包含定量数据和定性报告两部分,其中定量数据包含个案儿童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量表-课堂学业自立行为分量表》中的量表得分和研究者采用《小学生学业自立行为观测表》观测到个案儿童出现课堂学业自立行为频次的记录,定性报告包含知情人报告和研究者观察。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1-4周为基线期,用以了解个案儿童课堂学业自立行为的基线水平,主要是研究者采用《小学生学业自立行为观测表》对个案儿童在无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的课堂学业自立行为进行观测并收集教师对个案儿童评价的数据及资料。第二阶段:第5-12周为干预期,待个案儿童的行为基本稳定后,引入心理剧干预方案,为了解心理剧干预的效果,在干预过程中研究者采用《小学生学业自立行为观测表》对个案儿童的课堂学业自立行为进行观测并收集相关数据。第三阶段:第13-14周为跟踪期,研究者仍采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量表-课堂学业自立行为分量表》和《小学生学业自立行为观测表》对个案儿童的课堂学业自立行为进行测量和观测,再结合研究者观察、知情人报告的综合评估以了解个案儿童在没有心理剧干预的情况下是否仍然能将在干预期学习到的课堂学业自立行为保持下去。结果:通过对个案儿童进行了为期8周的心理剧干预,基于《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量表-课堂学业自立行为分量表》、《小学生学业自立观测表》、知情人报告以及研究者的观察结果表明:心理剧的干预使三名儿童的课堂学业自立水平均有所提高,即他们在干预期、跟踪期出现课堂学业自立行为的频次均高于基线期;有一名个案儿童的干预无效果,即该儿童在基线期、干预期和追踪期出现目标行为的频次无明显变化。结论:心理剧能够有效提高学龄初期儿童课堂学业自立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41
【图文】:

学业,课堂,个案,儿童


观测时间逡逑如图2-2横坐标为观测的时间,纵坐标为个案儿童A出现课堂学业自立逡逑行为的频次。第1至4周为基线期,第5至12周为干预期,第13至14周为逡逑追踪期。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对个案儿童A进行心理剧干预后,该儿童在课逡逑堂上“课前准备”、“不随意说话”、“不随意站立”、“举手”、“不玩小东西”五种逡逑自立行为出现的次数相对于基线期均有明显增加,并且课堂学业自立行为出现逡逑次数的增加在不给予心理剧的干预之后的追踪期也保持下来,表明个案儿童A逡逑逐渐养成了这些课堂学业自立的习惯。尤其是课堂中“不随意说话”和“不玩小逡逑东西”两种自立行为行为,分别由第二周出现的35次上升到第九周的62次、逡逑由第三周的31次上升到第十周的50次。这说明心理剧的干预有效的增加了个逡逑案儿童A出现课堂学业自立行为的次数并且该儿童的课堂学业自立水平也有逡逑了明显的提高。其次是“不随意站立”和“举手”两种行为,干预期相对于基线期逡逑分别增加了邋16次和19次,虽然在跟踪期这两种行为出现的次数有所下降但都逡逑

学业,课堂,个案,儿童


1邋2邋3邋4邋5邋6邋7邋8邋9邋10邋11邋12邋13邋14逡逑观测时间逡逑如图2-2横坐标为观测的时间,纵坐标为个案儿童A出现课堂学业自立逡逑行为的频次。第1至4周为基线期,第5至12周为干预期,第13至14周为逡逑追踪期。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对个案儿童A进行心理剧干预后,该儿童在课逡逑堂上“课前准备”、“不随意说话”、“不随意站立”、“举手”、“不玩小东西”五种逡逑自立行为出现的次数相对于基线期均有明显增加,并且课堂学业自立行为出现逡逑次数的增加在不给予心理剧的干预之后的追踪期也保持下来,表明个案儿童A逡逑逐渐养成了这些课堂学业自立的习惯。尤其是课堂中“不随意说话”和“不玩小逡逑东西”两种自立行为行为,分别由第二周出现的35次上升到第九周的62次、逡逑由第三周的31次上升到第十周的50次。这说明心理剧的干预有效的增加了个逡逑案儿童A出现课堂学业自立行为的次数并且该儿童的课堂学业自立水平也有逡逑了明显的提高。其次是“不随意站立”和“举手”两种行为,干预期相对于基线期逡逑分别增加了邋16次和19次,虽然在跟踪期这两种行为出现的次数有所下降但都逡逑比基线期出现的次数要多并且保持平稳。除此之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巧妮;;论留守儿童与教师替代父母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12期

2 贾小娟;胡卫平;武宝军;;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五年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2期

3 李毓秋;张厚粲;朱建军;;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及其在智力残疾评定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年12期

4 冯丽娜;;心理剧在高职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胡立红;李娇;时德菊;姚云;杨文珍;王敏;;心理剧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19期

6 凌辉;黄希庭;;高低自立水平儿童的自我概念特点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7 凌辉;黄希庭;;6~12岁儿童自立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8 凌辉;黄希庭;;儿童内-外控制倾向与自立水平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9 凌辉;黄希庭;;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立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10 林赞歌;;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池超群;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刘萌;离异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干预个案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阳子光;青少年学生学业自立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微;学龄初期独生子女人际交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巧;运用心理剧技术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马田;运用心理剧技术对初中生抑郁问题的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利;大学生自立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蓉;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周坤;高中生自立及其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冬梅;昆明市中学生自立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5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775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e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