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德育的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之思考

发布时间:2020-08-12 11:20
【摘要】:德育即育德。在德育价值关系中,德育价值主体是对德育需要的社会价值主体、德育者价值主体和德育对象价值主体,德育价值客体是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需要的德育的实践活动。德育价值主体对思想、政治、道德的需求具有主体定向的特征,使不同的德育价值主体具有价值导向、价值指导和价值取向的德育价值需求向度。德育价值主体的价值契合程度愈高,主导价值体系愈成为价值主体的共同追求,社会的包容性愈大,社会就愈加和谐。在学校德育中,确定学生为德育对象价值主体,与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平等的德育价值主体地位,明确各价值主体间对德育具有共同的价值需求,在各价值主体间的地位平等和价值需求相同基础上开展学校德育,可以使彼此在感觉、理念和实践上把德育看成是自己的真实需要,使德育成为各价值主体的共同诉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王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王春玲;;农村初中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朱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检测与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黄少成;傅安洲;;近30年来国内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李萌;;《论语》中的德育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7 柳炳成;;浅论当前中等师范生的师德教育[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黄跃进;学生道德意应能力的培养[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张建平;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及培养模式[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李玢;道德教育应注重激发道德需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付莉;;基于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语分析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龚艳珊;;浅谈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问题与对策[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3 杨云鹏;;贵阳市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4 赵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生活化初探[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霞;;中职德育创新的四个开放[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D];厦门大学;2004年

7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国祥;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杨勐;硕士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曹良韬;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孙少超;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商秀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姚颖;中部地区基层公务员职业价值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孟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有效途径[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丽英;;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的民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赵成炼;;体育教学质量价值取向之探究[J];快乐阅读;2011年14期

3 杨超;殷露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取向探析[J];职业时空;2011年07期

4 李正忠;;以科学的价值取向引领文艺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7期

5 喻忠恩;林幸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江苏教育;2011年Z3期

6 苏强;;发展性课程观:课程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J];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7 段进义;姚文美;;论当前高校教育实践中的消费主义倾向[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2期

8 颜海波;;试析“全人教育”关怀下通识教育的价值导向[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3期

9 张远方;;改变价值取向,促进教改实践——高中音乐学科新课程实践感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7期

10 邓小华;;成人教育价值取向的人本追问[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明锟;周军;;作为价值取向的责任:一种公共行政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玲;;政府作为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弘扬[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友谊;;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嬗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春华;;传承与创新——新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价值取向[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梁慧;;试析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文化观在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君;;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谈大正;;公平和谐:生命法的价值取向和立法原则[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8 张忠利;;美国公共伦理与公共管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宋锦洲;赵靖芳;;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反思[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建华;;乡村休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赵亮;价值导向助力健康成长[N];工人日报;2011年

2 王多;从“裸体新闻”说开去……[N];中国妇女报;2006年

3 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刘春泉;刘寰的委屈与《交法》的价值取向[N];中国经营报;2005年

4 纪根立;追求人本精神 体现社会和谐[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黄文夫;竞争、和谐与企业家价值取向[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6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谢名家;先进文化:为和谐社会构筑价值导向平台[N];南方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旎;树立促进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N];黔西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何国庆 姚学文;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着眼长远就业创业[N];湖南日报;2009年

9 艾斐;文化的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N];人民日报;2009年

10 中国科学院派驻慕尼黑科学院学者 陈晔;理性、客观、独立:德国教育的价值取向[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3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晓阳;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红;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付喜凤;心理疏导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东升;论合理的价值导向及其实现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姚迎春;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叶丹丹;个人自由:转型期中国法律制度变迁的价值导向[D];吉林大学;2005年

4 董竞飞;我国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刘小双;当代研究生择业价值取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艾秀梅;当代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徐晓红;我国新闻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及定位探析[D];中南大学;2008年

8 张北坪;新闻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陈忠群;论中国大学精神的危机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庞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价值取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0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790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0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