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理论图景

发布时间:2020-09-29 20:00
   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需要两个前提条件,即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教育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形态"的判断,技术哲学为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提供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在技术哲学的视野下运用演绎逻辑的方法,从教育技术本质观、认识观、价值观、实践观和审美观等维度,可以勾勒一幅较为完整的教育技术理论图景:从关系思维的认识角度审视教育技术,认为教育技术本质上是生成的,教育和技术相通相融;应克服单一的价值取向,守护"手段"和"目的"相结合的教育技术价值观,摒弃"效率至上"的审美取向,形成教育技术的艺术化审美观;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还应践行本土化实践观,塑造教育技术的中国魂。
【文章目录】:
一、教育技术理论的演绎基础
    (一)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教育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形态
二、教育技术理论图景的勾勒
    (一)教育技术本质观
    (二)教育技术认识观
    (三)教育技术价值观
    (四)教育技术实践观
    (五)教育技术审美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国盛;技术与人文[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2 安涛;谢英军;;关系思维视野中的教育技术图景[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3 江畅;论价值的基础、内涵和结构[J];江汉论坛;200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袁正校;略论现代逻辑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杨雪云;后现代社会理论对社会学的启示及其局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汪才明;;和谐发展:发展伦理学的价值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杨邦荣;;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文化机理及其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李进廷;;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9 李慧新;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狄楠;;制造服务业时代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A];2011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大洲;关士续;;走向技术认识论研究[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孟建伟;;论创新文化之魂[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田鹏颖;;21世纪:社会技术的世纪——为后“弗兰西斯·培根计划”时代而计划[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张纯成;;科学活动中利益冲突的形式、诱因、控制和防范[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叶芬斌;;技术体系的建构及其产业形成——以战后日本钢铁技术的发展为例[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8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魏文娟;;浅析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10 杜健勋;;分配与治理:风险社会的环境法结构转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作双;俄罗斯经济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逢春;行政价值观与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勇军;会计诚信危机及其政府治理[D];苏州大学;2010年

7 吴小艳;高职数学微积分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勇;兰州大学科技服务社会功能体系及其未来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陈伟;初中生网络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峰;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于春玲;李兆友;;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的文化哲学视阈——兼论对西方哲学技术本质观的超越[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李康;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李艺;颜士刚;;论技术教育价值问题的困境与出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4 安德鲁·芬伯格;;中国的技术研究与发展之路[J];中国电子商务;2006年01期

5 孙向晨;马丁·布伯的“关系本体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倪钢,陈凡;技术审美价值的认识论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05期

7 李德顺;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慧;;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21期

2 吴全洲;;Blending learning与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9期

3 刘雍潜;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4 余胜泉;林君芬;;2002年教育信息化应用回顾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2期

5 林阳;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信息环境优化[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3期

6 夏洪文;后建构主义: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回归[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7 范姣莲;教育技术理论及实践的检讨与思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8 郭朝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甘肃科技;2006年12期

9 ;关于举办第四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11期

10 ;关于举办第六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实施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翔;刘念;林智;杨智宽;刘祖国;;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促进中国眼科视光学教育的发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钱旭鸯;;关于我校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的几点思考[A];2005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郑旭东;;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论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强;梁瑞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深化学科教学改革[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6 谢百治;;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起步——评中国电教协会2002年年会获奖论文及教学设计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石杰;;中美教育技术发展动因对比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冯秀琪;有形与无形的技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记者 左益 余冠仕;教育技术火种播撒西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赫;元教育技术理论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辉;论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陶彦玲;论知识管理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厚福;教育技术的本体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晶;深入发展时期教育技术理论演变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国元;教育技术实践的效益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艳;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及培训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张仲秋;教育技术本质探究—技术的哲学视角[D];吉林大学;2008年

9 魏丹丹;教育技术资源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30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830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e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