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童年留守高职生歧视感知、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11:36
  歧视感知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本文以童年留守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对童年留守高职生的歧视感知现状进行调查,并探索歧视感知、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改善童年留守高职生的歧视感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尤其为更好地开展童年留守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建议。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高职生歧视感知问卷》、胡月琴、甘怡群改编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陈雪芳改编的《高职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南昌市某高等职业院校的1272名高职生进行调查,得出了以下的研究结果:第一、自编的《高职生歧视感知问卷》包括抵触感、不公平待遇、言语嘲笑、同学关系、躲避或逃避5个维度,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一份有效可靠的测量工具。第二、童年留守与非童年高职生歧视感知、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童年留守高职生的歧视感知显著高于非童年留守高职生,而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童年留守高职生。第三、童年留守高职生总体歧视感知具有较低的水平,心理韧性水平总体偏高,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高水平,总体状况良好。第四、童年留守高职生歧视感知、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总分在人口学变量上总体上无显...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童年留守高职生歧视感知、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图2-1碎石图检验???表2-3因素特征值以及方差贡献率

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信度,高职生


生歧视感知问卷》(共包含5个维度和19个项目)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与分析。因此,??需要再次对南昌市某些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施测,所回收的数据经过筛选后,采用??Am〇s21.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详见表2-5和图2-2。??对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效果需要以下几个指标:;(:2/y/、iVF/、及/7、??分7、71/、CF,其中jc2/df—般认为要小于?3,?小于?0.08,?CF/、iVF/、??JF/、77J、CF?—般要达到?0.9?以上。从表?2-5?可知,X2/df、兄4、/F/、TLI、??CF/都符合指标要求,而A^/、及接近0.9,各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修改??后的高职生歧视感知问卷结构较为合理。???表2-5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指标???X2?df?^/df?NFI?RFI?IFI?TLI?CFI?RMSEA?(Cl)?_??317.805?142?2.238?.869?.843?.923?.906?.922?.064?(.055,.073)??21??

主观幸福感,中介模型,心理


图3-1歧视感知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模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J]. 刘筱,周春燕,黄海,刘陈陵,李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12)
[2]教育公平视角下高职留守经历困境生歧视知觉、社会适应性研究[J]. 徐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30)
[3]初中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基于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J]. 傅王倩,唐文君,黄晓磊,谢燕.  基础教育. 2017(03)
[4]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状况的调查研究[J]. 王登芹,陈现彬,宋国红,李雷,张帆.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7(03)
[5]有留守经历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邢利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6]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基于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 骆素萍,周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7]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一项追踪研究[J]. 张光珍,姜宁,梁宗保,邓慧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5)
[8]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 张澜,李翹彤,蔺娜,秦晔.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6(09)
[9]歧视知觉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亲子亲合的保护作用[J]. 赵景欣,杨萍,马金玲,黄翠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3)
[10]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张娜.  教育评论. 2016(04)

硕士论文
[1]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 王盈.聊城大学 2017
[2]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D]. 姜宁.东南大学 2016
[3]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何丹.江西师范大学 2014
[4]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米聪.广西师范大学 2014
[5]湘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及教育启示[D]. 彭秀丽.湖南科技大学 2012
[6]留守的力量[D]. 蒋凌霞.中南大学 2012
[7]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对自尊、情绪加工偏向的影响研究[D]. 王少华.广州大学 2012
[8]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陈红.重庆师范大学 2011
[9]陕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D]. 喻永婷.西北大学 2010
[10]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情绪智力、认知智力的关系研究[D]. 吕秋霞.上海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4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914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4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