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等的农村义务教育补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04:02
本文关键词:基于平等的农村义务教育补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现阶段,教育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教育竞争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义务教育平等对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教育公正、促进人权的发展以及提高全民素质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教育平等内涵模糊,人们对教育平等的理解主观随意,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对教育平等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因此,诠释教育平等内涵,使人们有一个清晰的方法论为指导,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义务教育现状来看,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了“两免一补”、“特岗计划”、“国培计划”、“教育硕士师资培训计划”等政策,但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不平等现状并没有太多改变,城市与农村某些方面的教育差距反而呈扩大化趋势。因此,现阶段探讨如何通过补偿促进城、村义务教育的平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不同历史阶段、多学科角度、纵横两个维度对教育平等内涵进行综合分析,清晰诠释了教育平等内涵与义务教育平等内涵,从而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主要以2004-2008年《教育公报》中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并结合笔者调研数据与经历,从城市与农村的物力投入、教育经费、学生人数、教师队伍、教育课程五个方面对近几年来我国城、村义务教育差距的总体态势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再次,从历史性政策取向和制度设计不公、政府部门的失职与失误、农村家庭教育的薄弱与缺失、农村教师发展动力不足四个方面对城、村义务教育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最后,结合国外义务教育补偿政策与笔者的思考,从物力、财力、教师、课程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平等的补偿策略。
【关键词】:农村 义务教育 平等 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7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2-15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5-17
- 1.3 研究范围17-18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8-19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5 研究意义19
- 1.5.1 理论意义19
- 1.5.2 现实意义19
- 1.6 相关概念的界定19-21
- 1.6.1 农村19-20
- 1.6.2 农村义务教育补偿20-21
- 第二章 教育平等与义务教育平等的理论审视21-31
- 2.1 教育平等内涵21-29
- 2.1.1 不同历史阶段显示教育平等的动态发展性21-22
- 2.1.2 多学科角度展现教育平等的复杂性22-27
- 2.1.3 纵横两个维度凸显教育平等的综合性27-29
- 2.2 义务教育平等内涵29-31
- 第三章 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现实差距分析31-47
- 3.1 城市与农村教育经费差距分析31-32
- 3.1.1 城市与农村小学财力投入差距分析31-32
- 3.1.2 城市与农村初中财力投入差距分析32
- 3.2 城市与农村物力投入差距分析32-38
- 3.2.1 城市与农村小学物力投入差距分析32-35
- 3.2.2 城市与农村初中物力投入差距分析35-38
- 3.3 城市与农村学生人数差距分析38-39
- 3.3.1 城市与农村小学学生人数差距变化38-39
- 3.3.2 城市与农村初中学生人数差距变化39
- 3.4 城市与农村教师队伍差距分析39-44
- 3.4.1 城市与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差异明显40-41
- 3.4.2 城市与农村教师学历与素质差距大41-43
- 3.4.3 城市与农村教师流动无序化43
- 3.4.4 城市与农村教师工资差距大43-44
- 3.5 城市与农村教育课程差距分析44-47
- 3.5.1 义务教育课程取向以城市为中心44-45
- 3.5.2 农村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不高45
- 3.5.3 农村教育课程资源不足45-47
- 第四章 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差距的原因剖析47-59
- 4.1 历史性政策取向和制度设计不公47-51
- 4.1.1 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历史性失策47-49
- 4.1.2 教育资源的历史性非均衡配置49-50
- 4.1.3 义务教育师资调配历史性失衡50-51
- 4.2 政府部门的失职与失误51-54
- 4.2.1 教育投入缺乏科学的研究和论证51-52
- 4.2.2 教育行业特殊性与地方政府政绩的矛盾52
- 4.2.3 政府农村教育目标的错位52-53
- 4.2.4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欠妥53-54
- 4.3 农村家庭教育的薄弱与缺失54-57
- 4.3.1 农村家庭教育质量低下55-56
- 4.3.2 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56-57
- 4.4 农村教师发展动力不足57-59
- 4.4.1 农村教师待遇与环境差57
- 4.4.2 农村教师评优与上升机会少57-58
- 4.4.3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58-59
- 第五章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平等的补偿策略59-73
- 5.1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补偿策略59-62
- 5.1.1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60
- 5.1.2 制定全国义务教育经费标准与补偿标准60-61
- 5.1.3 拓展公用经费的筹资渠道61-62
- 5.2 农村义务教育物力补偿策略62-64
- 5.2.1 加大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62-63
- 5.2.2 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63-64
- 5.2.3 优先为农村学校配备校车64
- 5.3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偿策略64-70
- 5.3.1 合理增加农村教师编制65-66
- 5.3.2 加大农村心理学教师配备66-67
- 5.3.3 提升农村教师的经济与政治地位67-68
- 5.3.4 提前农村教师退休年龄68-69
- 5.3.5 推动教师定期轮换流动的法制化69-70
- 5.4 农村义务教育课程补偿策略70-73
- 5.4.1 增加职业基础课程71
- 5.4.2 增加农村特色课程71-7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3-76
- 6.1 结论73-74
- 6.2 展望74-76
- 参考文献76-79
- 致谢79-80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0-81
- 附录 B:调研项目表8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晓美;正义论视角下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公平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平等的农村义务教育补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0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