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与自我宽恕水平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12:45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与自我宽恕水平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宽恕可以分为人际宽恕与自我宽恕两个方面,人际宽恕是指受到他人的伤害后,自愿停止对冒犯者的愤怒、憎恨等敌视行为,并善待冒犯者的心理过程;自我宽恕是指个人饶恕自己所犯的错误或罪孽,由憎恨自己转变为关爱自己的心理过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宽恕日益成为品德心理研究的新主题。然而遗憾的是,自我宽恕作为宽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德价值问题却一直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自我宽恕是一种德行,它不仅仅有助于冒犯者自我从失意中解脱,给了冒犯者弥补自己过失的机会,而且也让受害者从中得到了他应得的补偿。因此,它不仅有利于人际关系的缓和,而且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应对效能问卷、归因风格问卷、宽恕问卷和自编的自我宽恕问卷等研究工具,初步探讨了大学生自我宽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 ⑴自编的自我宽恕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它包括认知、情绪和行为三种成分、四个维度即消极情绪、消极行为、积极认知和积极行为。 ⑵大学生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人际宽恕与自我宽恕水平整体都比较高;男生应对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应对效能水平;不信教大学生比信教的大学生更容易自我宽恕。 ⑶人际宽恕、自我宽恕与应对效能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认知水平与自信程度等应对效能维度对人际宽恕、自我宽恕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⑷人际宽恕、自我宽恕与归因风格具有显著负相关,其中人际关系成功的归因风格与人际关系失败的归因风格对人际宽恕、自我宽恕都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⑸应对效能除了可以直接影响人际宽恕与自我宽恕水平外,还可以通过归因风格间接影响人际宽恕和自我宽恕水平;归因风格除了可以直接影响人际宽恕与自我宽恕水平外,还可以通过应对效能间接影响人际宽恕和自我宽恕水平。 ⑹自我宽恕与人际宽恕具有显著相关,自我宽恕与应对效能关系更密切。
【关键词】:大学生 应对效能 归因风格 自我宽恕 人际宽恕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11-12
  • Abstract12-14
  • 第一章 绪论14-17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问题提出15-16
  •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16-17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7-28
  • 2.1 自我宽恕的研究综述17-21
  • 2.1.1 自我宽恕的内涵17-18
  • 2.1.2 自我宽恕的研究现状18-20
  • 2.1.3 自我宽恕的测量20-21
  • 2.2 应对效能研究综述21-24
  • 2.2.1 应对效能的内涵21-22
  • 2.2.2 应对效能的相关研究22-24
  • 2.3 归因风格研究综述24-27
  • 2.3.1 归因风格的内涵及理论24-26
  • 2.3.2 归因风格的相关研究结果26-27
  • 2.4 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与自我宽恕之间关系的研究综述27-28
  • 第三章 大学生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与自我宽恕之间关系的理论构想28-30
  • 3.1 研究目的28
  • 3.2 理论构想28-30
  • 第四章 大学生自我宽恕问卷的编制30-36
  • 4.1 自我宽恕问卷的编制与初测30-31
  • 4.2 自编自我宽恕问卷的正式施测31-34
  • 4.2.1 样本情况31
  • 4.2.2 方法和步骤31-32
  • 4.2.3 探索性因素分析32-33
  • 4.2.4 大学生自我宽恕问卷的验证性分析33-34
  • 4.2.5 信度分析34
  • 4.3 小结34-36
  • 第五章 大学生应对效能、归因风格和自我宽恕特点及关系36-53
  • 5.1 目的36
  • 5.2 研究假设36
  • 5.3 研究方法36-38
  • 5.3.1 被试36-37
  • 5.3.2 工具37-38
  • 5.3.3 问卷施测与数据分析38
  • 5.4 不同群体大学生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与宽恕水平的差异性研究38-40
  • 5.4.1 大学生应对效能的特点38-39
  • 5.4.2 大学生归因风格的基本情况39
  • 5.4.3 大学生宽恕心理基本情况39-40
  • 5.5 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与宽恕之间的关系研究40-43
  • 5.5.1 应对效能与归因风格的关系40-41
  • 5.5.2 应对效能与宽恕的关系41-42
  • 5.5.3 归因风格与宽恕的关系42-43
  • 5.5.4 人际宽恕与自我宽恕的关系43
  • 5.6 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与宽恕之间的路径分析43-47
  • 5.6.1 归因风格作为应对效能与宽恕中介的路径分析43-46
  • 5.6.2 应对效能作为归因风格与宽恕中介的路径分析46-47
  • 5.7 小结与讨论47-53
  • 5.7.1 大学生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与宽恕的概况分析47-49
  • 5.7.2 大学生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与宽恕之间关系的分析49-51
  • 5.7.3 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与宽恕间的路径分析51-53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53-57
  • 6.1 主要结论53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53-54
  • 6.3 本研究结果对宽恕教育工作的启示54-57
  • 参考文献57-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1-62
  • 附录62-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辉宇;关于大学生宽恕心理的调查报告[J];教育探索;2002年12期

2 骆一,戴冰,张惠;关于宽恕的人格因素的初步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胡三Z,

本文编号:301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01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d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