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学教授的教育技术学漫步——桑新民教授访谈录
本文关键词:一位哲学教授的教育技术学漫步——桑新民教授访谈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章以访谈录的形式,展现了一位哲学教授从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和国际比较研究入手,在学科建设中艰苦跋涉的心路历程。文章从教育哲学的独特视角,揭示了在学习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中如何坚持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史论结合"方法论,在"构建生成学习论"、"绿色学习"、"太极学堂"中探索真、善、美内在统一的学习科学的中国之路;揭示了教育技术学定义与范畴体系建模研究的背景和价值。文章以师生对话的形式阐述了"专家与新手的区别"不仅表现在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上,而且表现在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上,这是学术研究的内在动力。文章在对未来前景的预测和展望中提出:学习科学的创新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是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两大生长点,二者的内在结合,将推动教育技术向教育工程的历史性转变。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教育哲学 学习科学 学者访谈 桑新民 教育创新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一、独特的人生经历敢于从零开始,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桑新民接触过桑新民老师的人,都会对他独特的个性和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28岁才开始读大学本科,至今没有硕士、博士学位,但却在“学历体制”之外独辟蹊径:39岁成为哲学硕士生导师,主攻方向却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新民;郑旭东;丽塔·里奇;;规范领域发展 引领专业建设——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研究历史与趋势的对话[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2 桑新民;刘永贵;梁林梅;李逢庆;郑旭东;谢阳斌;杨满福;徐們;;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3 桑新民;;开创影音教育中国之路的先行者——纪念中国电化教育创始人孙明经先生诞辰100周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4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5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桑新民;谢阳斌;;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绿色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7 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8 桑新民;;创新学习文化 回归大学精神——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新探[J];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9 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J];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10 桑新民;科教兴国的教育使命──实现人类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J];人民教育;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汪兴福;;准确把握学习型政党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范畴[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苗晓锋;论信息时代的《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4 曾令琴;万径;;浅谈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J];办公自动化;2006年04期
5 刘美凤;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6 余冬梅;;网络环境下过程写作法的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张仲秋;;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百科全书式技术观[J];才智;2008年05期
8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学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9 孙晶华;刘力为;;“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刘建国;李婷;陈小靖;;创新信息技术微格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烈;冯秀卫;;网络环境下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整合课例分析[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3 朱蕙;;网络环境下艺术史教学改革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4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蔡舒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3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8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金刚;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创业者信息能力与创业绩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理;本溪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进满;基于小屏幕的教学软件用户界面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超;教育游戏对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陈林;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纪文平;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春利;网络教研与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战文彬;从教育变革看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变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子锋;Web时代个人学习环境(PLE)探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新民;郑旭东;;创造信息时代的欧克博奇[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朱敬;辛显铭;桑新民;;解读孙明经教授——中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3 ;探索影视教育的中国之路——纪念中国电化教育7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5 陈智;我国首部在国际获正式奖的影片实为《农人之春》[J];电影艺术;2004年03期
6 桑新民;;探索中国远程教育的强国之道——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7 郑旭东;;学习研究新学科创建的辉煌历程——学习科学成功之道探秘[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8 桑新民;谢阳斌;;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绿色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9 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6期
10 李曙华;信息时代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教育[J];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力民;[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N];人民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选;;第六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在长春召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2 冯秀琪;教育技术学的概念与学科定位[J];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3 张雪;;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10期
4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5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下)——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6 刘美凤;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来源[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7 许寒梅;;教育家与教育创新[J];教书育人;2008年12期
8 赵厚福;刘光臻;;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定位[J];软件导刊;2005年04期
9 朱鄂桂;赵呈领;;教育技术的本体论思考[J];软件导刊;2005年09期
10 刘美凤;;教育学科群中的教育技术学——从事“如何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金璞;;教育创新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首届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中心论点阐述[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燕庆明;;实施教育创新工程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康建文;;教育创新呼唤教师校本培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4 李向文;;西部开发的首要战略 教育创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昝连生;;坚持教育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建设者[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小平;;大成教育与中国教育创新[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7 彭宇文;张朝强;;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聂荣华;;推行新型“双主”模式,推进教育创新[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9 罗成昌;;教育创新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条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吴国平;;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创新——市教育学会等举办“上海教育论坛”[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孙宏碧;教育创新仅有理念是不够的[N];中国教师报;2004年
3 蔡闯;三个面向与教育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评论员;教育创新需要更多执著的探索者[N];山西日报;2010年
5 白桦 天印;用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N];河南日报;2003年
6 华巨锋;教育创新:从四方面下功夫[N];解放日报;2003年
7 袁振国;教育创新的时代宣言[N];人民日报;2002年
8 熊思远;实践“三个代表”推动教育创新[N];云南政协报;2001年
9 鸣琦 李婷;省教育厅与陕师大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N];陕西日报;2009年
10 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张小华 丁春华;以科学发展观探索教育创新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N];九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6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锐;基于案例推理的经验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红;教育技术观念的变迁和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郑宇玲;教师专业发展之建构个人教育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韩亮;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5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6 邵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佳慧;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琳;中美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宛莹;后现代哲学思潮对台湾教育哲学的影响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彦栋;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构建探索[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一位哲学教授的教育技术学漫步——桑新民教授访谈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09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