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个别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关于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理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心理适应的初测问卷,经过初测和相应统计分析,形成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正式问卷。使用自编的“高一新生心理适应问卷”,对泸州市四所不同层次高中的1000名高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自编高一新生心理适应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因素分析得到的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由四个方面构成: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这一结构和理论假设基本一致。 (2)高一新生在情绪适应方面存在男女差异,女生存在更多的情绪适应问题。 (3)和住校生相比,走读生在情绪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及适应总分方面存在更多的适应问题。 (4)成绩自我评估“较差”的学生在情绪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及适应总分方面比成绩自我评估“一般”和“较好”的学生存在更多的适应问题。 (5)尖子班学生比实验班和其他班学生存在更多的情绪适应问题;而成绩较差的其他班学生比尖子班和实验班学生存在更多的学习适应问题。 (6)初中毕业于城市中学和区县中学的高一新生均比初中毕业于乡镇中学的高一新生显著存在更多的生活适应问题。
【关键词】:心理适应 高一新生 问卷 教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引言8-9
- 2 文献综述9-16
- 2.1 心理适应9-10
- 2.2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研究现状10-15
- 2.2.1 心理适应的研究现状10-11
- 2.2.2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11-15
- 2.3 以往研究的不足15
- 2.4 本研究的意义15-16
- 3 研究设计16-17
- 3.1 研究目的16
- 3.2 研究假设16
- 3.3 研究方法16
- 3.4 研究对象16-17
- 4 研究过程17-24
- 4.1 开放式问卷与访谈调查研究17-19
- 4.1.1 目的17
- 4.1.2 方法17
- 4.1.3 结果与分析17-19
- 4.2 初测问卷的编制19-20
- 4.2.1 初测19-20
- 4.2.2 再测20
- 4.3 正式问卷的形成20-22
- 4.3.1 项目分析20
- 4.3.2 探索性因素分析20-22
- 4.4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22-24
- 4.4.1 验证性因素分析22-23
- 4.4.2 相关矩阵23
- 4.4.3 信度分析23-24
- 5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特点分析24-32
- 5.1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性别差异分析24
- 5.2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学校差异分析24-25
- 5.3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就读形式差异分析25-26
- 5.4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成绩自我评估差异分析26-27
- 5.5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目前就读班级差异分析27-29
- 5.6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初中毕业学校差异分析29-30
- 5.7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家庭居住地差异分析30-32
- 6 讨论32-41
- 6.1 关于测量工具32
- 6.2 关于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特点32-36
- 6.2.1 关于心理适应的性别特点32-33
- 6.2.2 关于心理适应的学校特点33
- 6.2.3 关于心理适应的就读形式特点33-34
- 6.2.4 关于心理适应的成绩自我评估特点34-35
- 6.2.5 关于心理适应的就读班级特点35
- 6.2.6 关于心理适应的生源特点35-36
- 6.2.7 关于心理适应的家庭居住地特点36
- 6.3 关于心理适应的对策问题36-39
- 6.3.1 给高一新生的建议36-38
- 6.3.2 给教育工作者的建议38-39
- 6.4 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39-41
- 7 研究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1:开放式问卷45-46
- 附录2:初测问卷46-48
- 附录3:正式问卷48-50
- 后记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问题扫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2期
2 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范雪;;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金凤,陈雪芬;高中新生入学心理适应及其与家庭状况的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9期
5 李志,向征,郎福臣;国企流入民企员工的心理适应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宋凤宁,张琼,林柳;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心理适应性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苏斌原;黄媛;;浅析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J];科技资讯;2008年19期
8 哈力娜;和红燕;;从心理适应角度探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8期
9 李宏;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与调节[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10 彭健翘;论心理适应与运动成绩[J];湖北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勇;张驰;;班级团体训练对新生心理适应作用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王晓萍;;高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李旭珊;卢富荣;;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调查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马建瑞;;青少年心理适应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王淑婵;;青少年心理适应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韩富荣;;中学生心理适应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冯晓杭;;韩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余思贤;林以正;黄金兰;陈昭宇;;长期取向与华人自我整合及个人心理适应之关联[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张丽珊;;大学生幸福指数与高中对大学期待间相关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潘虹;;如何通过实验培养高一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淅川县第二高级中学 腊红波;高一新生如何学习数学[N];学知报;2011年
2 刘昊;高一新生可按人生规划选课程[N];北京日报;2007年
3 记者 江芸涵;高一新生首先要“学会选择”[N];四川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鲁焰;今年起高一新生实行高考报名条件告知[N];新疆日报(汉);2009年
5 本报记者 邓九平;引资办学咋出如此多“怪”事[N];安徽经济报;2009年
6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二中 张海芳;浅析新课标下高一新生如何学习数学[N];学知报;2010年
7 程春刚;如何使高一新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N];驻马店日报;2008年
8 陈静莹;今年高中招生增加1万多[N];汕头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缪丽君 学习生 黄蓉 何小凤;我市高一新生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N];台州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宋庆云邋柳尧杰;我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关注安全[N];莱芜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吴菁;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5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文影;完美主义的结构特征及对情绪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远琼;高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田蒙;回迁儿童的心理适应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3 孙晨哲;工读生弥补行为、自我宽恕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张明;军队院校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薛t
本文编号:352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5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