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红团体沙盘游戏”对小学低段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越红团体沙盘游戏”对小学低段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儿童躯体疾病的发生率在逐渐降低,但在全球范围内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问题却日益突出,青少年问题行为发生率居高不下,近二十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国内学者的多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也在逐年上升。暴露出行为问题的儿童若不能在初发期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纠正,将会不利于其将来的个性发展及学习,甚至影响到之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特别在小学阶段对行为问题儿童的干预显得尤其重要。 沙盘游戏能够帮助个人或群体通过在沙盘中建造一个模拟世界来投射内心世界,触及情感核心和集体无意识领域,通过积极想象和创造力来探索思想和情绪,统合意识与无意识,转化并释放新的能量实现人格完整,从而更加积极地生活。在最近10年中,国外学者的临床经验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沙盘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减少语言缺乏所带来的表达困难,增加具体的形象的和抽象的行为及情感联系,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的效果,尤其对语言并未完全发展的儿童更为有用。沙盘游戏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应用于治疗和改善儿童的行为问题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2008年6月抗震救灾过程中,笔者参与了志愿者陈越红博士提供的“越红团体沙盘游戏”系列实践培训。陈博士毕业于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心理辅导学系,在亚特兰大一间公立小学研究开发并成功运用这套技术在教学课堂中培训教师,指导师生联合实践有效鼓励和限定等沟通技能,促进班集体培养尊重负责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自2007年以来受到师生好评。本研究借助于团体动力学理论,研究开发并成功运用的以“越红团体沙盘游戏”为主要干预方法,采用Conners量表,家长和教师问卷及访谈为研究数据来源,在两个月内对20名试验组小学生进行了6次沙盘游戏,并与另外20名控制组小学生进行对比,探索该沙盘游戏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越红团体沙盘游戏”对实验组的学习问题和冲动多动行为问题有显著的改善效果,缓解了焦虑,提高了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合作意愿,促进了儿童自发地将沙盘游戏中习得的尊重负责解决问题的观念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 本文分六章来论述“越红团体沙盘游戏”对小学低段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希望能够提供一套实用的操作模式,使沙盘游戏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团体沙盘游戏 小学低段儿童 儿童行为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9-11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9-11
- 第二章 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相关研究11-16
- 一、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11
- 二、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11-16
- (一) 关于儿童行为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11-13
- (二) 本研究对儿童行为问题的界定13
- (三) 本研究对小学低段儿童的界定13-14
- (四) 目前治疗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14-16
- 第三章 团体沙盘游戏技术的理论背景与研究基础16-31
- 一、沙盘游戏技术的理论与发展16-26
- (一) 沙盘游戏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6-18
- (二) 沙盘游戏技术的理论基础18-20
- (三) “越红团体沙盘游戏”技术的理论基础20-26
- 二、团体治疗与沙盘游戏结合的可能性26-28
- 三、目前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在学校的发展与应用28-31
- (一) 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在国外学校的发展与应用28-29
- (二) 团体沙盘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29-31
- 第四章 “越红团体沙盘游戏”的操作性研究与过程31-38
- 一、“越红团体沙盘游戏”的基本应用模式31-33
- (一) 研究目的31
- (二) 研究假设31
- (三) 研究设计31
- (四) 研究对象31-32
- (五) 研究工具32-33
- 二、研究过程33-38
- (一) 被试的选择33-35
- (二) 团体沙盘游戏的设置与操作35-36
- (三) 沙盘游戏指导语36-37
- (四) 实验阶段37
- (五) 实验后阶段37-38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38-52
- 一、Conners 父母用量表前后测结果比较与分析38-40
- (一) 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结果比较与分析38
- (二) 控制组前后测结果比较与分析38-39
- (三) 实验组的前后测结果比较与分析39
- (四) 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结果比较与分析39-40
- 二、Conners 教师用量表前后测结果比较与分析40-42
- (一) 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结果比较与分析40
- (二) 控制组前后测结果比较与分析40-41
- (三) 实验组的前后测结果比较与分析41
- (四) 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结果比较与分析41-42
-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42-52
- (一) 对研究结果的解释42
- (二) 讨论42-5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52
-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江雪,申荷永;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与应用[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廖全明,刘宗发;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干预——目前国内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静进;儿童行为问题的社区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年02期
4 赵克林;儿童少年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J];华夏医学;2001年03期
5 王萍;黄钢;;沙盘游戏应用于临床心理评估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6 ;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J];上海精神医学;1992年01期
7 单友荷;彭祖贵;郭兰婷;万云;鄢邦杰;胡世辉;邓正权;刘玉梅;;艾氏儿童行为量表在成都地区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1992年01期
8 胡苏平;行为问题儿童的心理教育与治疗[J];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12期
9 张雪;关注幼儿的心理教育——访华南师大心理系博士生导师、留美儿童心理治疗专家申荷永教授[J];教育导刊;2002年04期
10 孙煜明;试谈儿童的问题行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静;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詹琼;参与式教学在高中物理部分实验中的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3 韩祥伟;教学空间的新界定及其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耿进苏;关于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干预自考生考试焦虑效果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越红团体沙盘游戏”对小学低段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5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