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楼空间多义性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06:13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学楼空间多义性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教育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正在向着多样化与灵活性的方向发展。当代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带来了高校建设迅速扩张的局面,传统的高校教学楼空间已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教学楼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滞后,使教学楼面临着只注重建筑造型,而忽略空间本体等诸多问题。 本文从多义的视角展开对教学楼建筑空间的研究,通过对高等教育学、建筑空间研究等学科理论的引入,突破了单纯就空间功能、形态等本身研究教学楼建筑的局限,建构起教学楼空间多义性研究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社会背景、教育体制、设计现状等内外因素对建筑空间的影响,深刻认识教学楼空间的本质,揭示驱动教学楼空间发展的深层结构,把握教学楼空间的根本需求和发展机制,进而提出基于教学楼空间多义性的设计方法,即创造满足复合性功能、不定性行为和互动性体验的多义性空间。复合性是指使教学楼空间集教学、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体现了空间对各种功能的包容性和对活动主体的诱发性,主要从保持空间弹性、创造余裕空间和运用灵活构件三个方面体现;不定性主要从综合多种尺度空间、优化空间形态、强化空间联系以及提升空间品质四个方面,论述空间控制要素与人的不同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互动性主要从设计者、使用者、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强调体验性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突破传统空间、运用先进技术和公众参与设计等三个方面加以实现。 多义性的设计理念标志着高校教学楼空间设计观念的革新,它涵盖了建筑从设计、使用乃至日后更新改造的过程,对提高空间利用率、促进人际交往以及激发空间活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学楼 空间多义性 复合性 不定性 互动性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14-16
- 1.3.1 研究范围14-15
- 1.3.2 概念界定15-16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6-18
- 1.4.1 研究内容16-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第2章 高校教学楼空间多义性的缘起18-36
- 2.1 影响动因18-27
- 2.1.1 社会背景的冲击18-20
- 2.1.2 教育体制的更新20-24
- 2.1.3 设计现状的滞后24-27
- 2.2 对象分析27-33
- 2.2.1 功能空间的基本特性27-29
- 2.2.2 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29-32
- 2.2.3 使用人群的精神体验32-33
- 2.3 发展价值33-34
- 2.3.1 提高空间利用率34
- 2.3.2 促进人际交往34
- 2.3.3 激发空间活力34
- 2.4 本章小结34-36
- 第3章 高校教学楼空间多义性的解析36-54
- 3.1 功能的复合性36-42
- 3.1.1 教学空间的功能复合36-38
- 3.1.2 交通空间的功能复合38-41
- 3.1.3 不特定功能空间的功能复合41-42
- 3.2 行为的不定性42-50
- 3.2.1 空间尺度与行为模式43-44
- 3.2.2 空间形态与行为模式44-46
- 3.2.3 空间联系与行为模式46-47
- 3.2.4 空间品质与行为模式47-50
- 3.3 体验的互动性50-53
- 3.3.1 设计者与空间的互动51
- 3.3.2 使用者与空间的互动51-52
- 3.3.3 使用者与设计者的互动52-53
- 3.4 本章小结53-54
- 第4章 高校教学楼空间多义性的设计原则及方法54-80
- 4.1 设计原则54-58
- 4.1.1 中立性原则54-55
- 4.1.2 均质性原则55-57
- 4.1.3 可变性原则57
- 4.1.4 参与性原则57-58
- 4.2 基于复合性功能的设计方法58-65
- 4.2.1 保持空间弹性59-61
- 4.2.2 创造余裕空间61-63
- 4.2.3 运用灵活构件63-65
- 4.3 基于不定性行为的设计方法65-73
- 4.3.1 综合多种尺度空间65-66
- 4.3.2 优化空间形态66-69
- 4.3.3 强化空间联系69-71
- 4.3.4 提升空间品质71-73
- 4.4 基于互动性体验的设计方法73-79
- 4.4.1 突破传统空间73-75
- 4.4.2 运用先进技术75-77
- 4.4.3 公众参与设计77-79
- 4.5 本章小结79-80
- 结论80-82
- 参考文献82-8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7-89
- 致谢8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再再;办公建筑交通空间多义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学楼空间多义性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7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