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教育资源的丰富、教育需求的增长,我国传统的师资培训中培训和研究分离的模式在做出辉煌的贡献后逐步显现出先天的严重不足。教研培训合一的教师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原来单纯的或教研或培训机构的教育工作者承担起了“研培合一”的任务。但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研培机构定位不够准确、对培训教师的政策不够分明、对研培投入不够重视,而研培机构内部管理机制不太健全、管理要求多而杂,加之这些教育工作者缺乏先进的教育理论、疏远基层教育教学工作等原因,使他们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本文旨在综合国内外教育界对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在对这种不适应在意义、原因的分析基础上,从教育管理部门、研培机构、研培教师自身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
【关键词】:研培教师 “研培合一”模式 不适应 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研培合一”模式研究的概说7-14
- (一) 学术界的研究概说7-12
- 1. 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8-10
- 2. 对主要研究成果的认识10-12
- (二)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2
- (三) 主要概念释义12-14
- 1. 研培教师12
- 2. “研培合一”模式12-13
- 3. 不适应13-14
- 二、研培教师的“不适应”状况14-18
- (一) 研培教师的构成与认识14-15
- 1. 研培教师的构成14-15
- 2. 研培教师的认识15
- (二) 研培教师的困惑与矛盾15-17
- (三) 研培教师不适应统计17-18
- 三、“不适应”的原因分析18-25
- (一) 教育主管部门原因18-21
- 1. 对研培机构定位原因18
- 2. 培训教师政策原因18-19
- 3. 培训教师制度原因19-20
- 4. 评价研培教师的原因20
- 5. 研培投入的原因20-21
- (二) 研培机构内部管理原因21-22
- 1. 管理机制欠健全21
- 2. 管理要求多而杂21-22
- 3. 对工作要求过急22
- (三) 研培教师自身原因22-25
- 1. 疏远基层基础工作,缺少新的理论实践22-23
- 2. 观念与需要的脱节,需要和手段的脱节23-25
- 四、解决“不适应”的基本措施25-33
- (一) 教育主管部门的作为25-27
- 1. 宏观政策导向,确保研培任务完成25-26
- 2. 增加资源投入,满足研培需要26-27
- 3. 科学督导,客观评估研培工作27
- 4. 加强舆论宣传,表彰先进个人27
- (二) 研培机构的促进27-30
- 1. 更新工作理念,改变工作作风28
- 2. 外部刺激策略与实践28-29
- 3. 内部激励策略与实践29
- 4. 活动牵引策略与实践29-30
- 5. 组织理论工作者的参与30
- (三) 研培教师的自我调节30-33
- 1. 积极配合组织,,融入学习氛围31
- 2.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31-32
- 3. 深入学校课堂,加强交流合作32-33
- 结束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调查问卷36-38
- 访谈提纲38-39
- 致谢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柏华;;内外给力,让教师远离不幸福[J];师道;2011年Z1期
2 史金霞;;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重寻教师尊严》有感[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7期
3 ;教师签到的利与弊[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05期
4 黎胜军;毛亚娟;;小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6期
5 贾玉珍;;聆听·沟通·支持:打造和谐园所[J];天津教育;2011年07期
6 张颖;;教师应在教学反思中成长[J];职业技术;2011年06期
7 周玲玲;;教师成长的密码[J];成才之路;2011年23期
8 杨焕云;周茂菊;;乌鸦喝水与教师成长之道的启示[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8期
9 舒小平;;立足县域教研 引领教师成长[J];江西教育;2011年17期
10 冉明柱;;中小学校如何开展校本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鲜;;在教学反思中成长[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潘水添;;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研究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附件材料⑨ 四川省青川中学校教师成长档案袋管理办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4 刘友开;;敢立潮头唱大风——我的30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总结与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5 潘水添;;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研究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杨雄;;反思其实很美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7 郭红霞;;一位中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之路——解读张思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黄庆坤;向兰花;;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9 刘友开;;敢立潮头唱大风——我的30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总结与反思(二)[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王继亨;;在反思中充实 在反思中前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 韦清;教师成长,功夫在“培训”之外[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吴忆红邋本报记者 刘领;“教师成长袋”装着谁的未来[N];锦州日报;2008年
3 陈曦;北京丰台搭建校外优秀教师成长平台[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记者 沈祖芸;上海师大营造教师成长“软环境”[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张丽梅 曾祥花;一六六团中学师徒结对促年轻教师成长[N];兵团日报(汉);2009年
6 本报通讯员;共同愿景引领教师成长[N];济南日报;2009年
7 张文科 大连教育学院学校发展评估中心主任;期末总结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契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记者 吴骞 通讯员 吴其林;读书展示助推教师成长[N];莱芜日报;2010年
9 黎祖业;试论教师成长的规律[N];钦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吴骞 通讯员 王凤莲 吴其林;莱城区小学网络教研加速教师成长[N];莱芜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萌;面向教师需求的教师及时培训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鑫;教师感情修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雪梅;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阚兴芳;教师角色期待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宗永杰;普通高中教师工作状态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艳艳;教师培训者任职资格标准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黄雪亚;生命之光与价值之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涂欣;作为一个人的教师[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彭智琨;虚拟学习社区:构筑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平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孟凡森;中学优秀物理教师成长的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慧娟;论教师关怀能力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明菊;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3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