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部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更名为"教育信息技术"专业的征求意见引起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内广大专家、学者、学生和从业人员的强烈关注,大家为此展开了激烈辩论与深度交流。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度剖析了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九大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
【关键词】: 新时期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 发展历史 辉煌成就 面临困难 发展方向
【基金】: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S11772)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154)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第十九章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华;论学科、课程与专业建设的相关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良章;;立足学校实际 做好我校本科专业建设[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1期
2 薛兴华,关海涛;八所体育院系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的比较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05期
3 柴福洪;;高职院校升层发展与教学深化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危毅;;论学科建设中信息导航的内容框架和组织形式[J];图书情报知识;2005年06期
5 潘绍来;朱建泉;施晴;;试论高职院校课程化教育产品服务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6 李绍成,聂东风;非体育院校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袁广林;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军;基于知识服务的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柳翠;教育学硕士生课程设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科;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晶;深入发展时期教育技术理论演变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江波;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罗华毅;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蔡静;常州市高等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翁波;学分制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郑红午;大学学科建设进程中的学科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丁革民;五十年来教学设计的理论演进对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夏洪文;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建议——对2005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3 王伟廉;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划分与授权问题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4 鲍嵘;学科制度的源起及走向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5 卢晓东,陈孝戴;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6 雷运发,岑岗,蒋小鸣;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柯速约;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年05期
8 方文 ,韩水法 ,蔡曙山 ,吴国盛 ,郑杭生 ,吴志攀 ,萧琛;学科制度建设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9 刘瑞儒;;欠发达地区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西木;;做好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J];成才;2001年09期
2 李玉美;;关于新时期创新德育工作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7期
3 张红英;;永远做个好老师[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9期
4 ;努力发展教育革命的大好局面[J];人民教育;1978年06期
5 傅资云;;新时期的总任务与教育[J];湖南教育;1982年12期
6 严正;;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改革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7 江承祯;;谈谈新时期中小学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J];当代教育科学;1987年02期
8 王善军;;浅谈新型教师的角色和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9 徐培根;谈谈新时期的家访[J];职教论坛;2003年02期
10 黄正平;;“三个代表”与新时期师德建设[J];师范教育;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以科研为先导 努力探索新时期 师训工作新思路 切实提高师训质量[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01年
2 朱驰;;谈新时期校长的办学素质[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3 朱吉荣;;新时期教师理想角色之我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曾庆雨;;论新时期的“师道尊严”[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周丽梅;;新时期提高班主任素质的几点尝试[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6 李光辉;;新时期学校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4年
7 胡小卉;;新时期高中健康教育模式初探[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魏红梅;刘玉萍;张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卢文忠;;践行“四点希望” 做新时期人民满意的教师[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s
本文编号:466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6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