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科教合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际视野下的科教合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当今世界,科技创造了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物质进步,各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依赖其科技的发展水平。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批精英科技人才的推动,更是离不开全体公民科技素质的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是重中之重。但教育界单方面的力量显得势单力薄,在科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方面有些力不从心,迫切需要科技界的介入,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国内外不少科学家和教育家开始积极探索科教合作的基本理论,并在实践中予以践行,且初见成效。科技界和教育界之间开展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国际趋势。 本文将中国的科教合作置于全球科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来研究。第一章从政策与课程开发、教师培训与能力建设、教学学习方法及活动和非正规教育几个方面介绍国际科教合作的历史和现状。第二章通过介绍我国科学界和教育界人员合作在各教育阶段、上海和北京等地开展的科学教育项目展现我国科教合作的本土实践。第三章结合前两章的内容讨论科教合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体制、合作桥梁的架设、合作领域和范围以及文化和人员选择。最后,将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切实可行的科教合作行动建议。
【关键词】:科学界 教育界 科学教育 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521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导论9-14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11-12
- 三、研究方法12
- 四、概念界定12-14
- 第一章 国外科教合作实践14-31
- 一、科教合作发展历史14-17
- 二、当代科教合作概况17-19
- 三、各领域的科教合作实践19-31
- (一) 政策与课程开发19-21
- (二) 教师培训与能力建设21-26
- (三) 教学学习活动26-28
- (四) 非正规教育28-31
- 第二章 中国版本的科教合作31-44
- 一、我国科教合作现状31-32
- 二、"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开展及总结32-35
- 三、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开展及总结35-38
- 四、"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行动计划"上海试点项目的开展及总结38-41
- 五、北京市"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的开展及总结41-44
- 第三章 科教合作中主要问题的讨论44-55
- 一、合作体制44-45
- 二、架设科教合作的桥梁45-48
- 三、合作领域和内容48-51
- 四、文化和人员选择问题51-55
- 第四章 结语:行动建议55-59
- 一、关于政府政策、合作机制的形成55-56
- 二、关于职前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56
- 三、关于国家科学标准、课程、教育材料、活动及方法56-57
- 四、关于信息网络和交流机制57-58
- 五、关于非正规科学教育58-59
- 参考文献59-63
- 后记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占兰;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面临新挑战[J];学前教育;1998年05期
2 孟爱萍;读史使人明智——评“中学生科学教育丛书”[J];山东教育;1999年17期
3 冯向东;对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思考——兼谈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4 金海燕;浅议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J];科学与管理;2004年03期
5 曲铁华,梁清;我国普通中学课程近代化与科学教育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6 邓美姣;探索开放的科学教育[J];广西教育;2005年Z4期
7 薛焕玉;;运用相似性原理进行科学教育促使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兼评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社会文化原因[J];未来与发展;2005年01期
8 ;2000年~2005年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系统先进个人[J];科学课;2006年03期
9 项红专;;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7期
10 葛永锋;;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加强灾害科学教育[J];地理教育;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L.皮尔斯·威廉姆斯;刘娜;;法拉第所受的科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黄樱;;利用各种环境资源,,整合科学教育[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3 单丽君;胡兴昌;;多层次教学对初中科学课程有效性教学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彬;付东升;;杜亚泉科学教育实践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寇小满;;高中阶段科学教育三种教育形式下学生学习任务胜任情况的比较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许琼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刘箴;;虚拟现实在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索[A];全国首届数字(虚拟)科技馆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续集[C];2007年
8 倪嘉龙;;学校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铁;;科学教育与科学发展关系的现实思考[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10 熊士荣;肖小明;苟娇娇;;论科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钰;科学教育不是简单传授知识[N];科学导报;2006年
2 张振海;科学教育在英国[N];中国妇女报;2001年
3 实习记者 卢丹青;东大新专业培养科学教育工作者[N];江苏科技报;2007年
4 记者 刘帆;听科学家讲述科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翟晋玉;重新看待科学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科学教育不是简单传授知识[N];科学导报;2007年
7 宝塔区王家坪小学 阿鹏鸣;浅谈“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策略[N];延安日报;2007年
8 杨炎轩;深入探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罗星凯;第十八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N];科技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玉峰;抓住科学教育 关注科学需求[N];天津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金京泽;韩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鄢超云;朴素物理理论与儿童科学教育——促进理论与证据的协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敏;科学教育:人性迷失与理性遍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刚;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与学习环境建模[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赖小琴;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王建平;中国现代语境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黄都;关于复杂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利;现代教育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盛礼萍;科学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蕴文;研究生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4 李宏;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5 杜娟;论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檀慧玲;赫胥黎科学教育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06年
7 王娟;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对话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琳;我国文科大学生科学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代洪臣;国民政府时期科学教育思想研究(1927-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屈娜娜;国际视野下的科教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视野下的科教合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78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