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06-24 18:19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师的能力素质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建设精良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素养。而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教育技术素养以便适应时代要求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立足之本。 为切实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教育部高教司已于2000年正式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通知认为,教育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逐步完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为贯彻通知精神,响应国家号召,山东省教育厅于2007年下发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完成对省属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但综观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发现,尽管培训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培训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寻求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依据《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型的建立、修改与验证》一文展开研究。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型的建立、修正与验证》一文中,导师和学长已通过文献研究及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确定出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及培训环境等四个因素对培训结果的影响最大。故,本研究就意图从这四个方面出发,结合成人学习特点及相关教学原理构建一套完整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以期对后续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其主要研究过程如下: 首先剖析当前时代环境,确定研究内容及思路,然后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找到研究的切入点,结合成人学习特点构建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模型,从而确立培训效果的四大主要影响因素。 接下来的五章为本研究的重点,运用哲学思辨方法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环境及培训教师这四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价值取向的判断和选择,然后依据价值取向制定构建策略,,并依据柯式模型对培训效果进行了有效验证,重点探究参训教师在行为层和结果层的学习效果。 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期望运用普遍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在更大程度上把握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整体性,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意图提高培训效果。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培训 培训目标 培训内容 培训环境 培训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34
【目录】:
  • 目录4-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选题的来源12-13
  • 1.3 文献综述13-19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6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6-19
  • 1.4 研究问题及思路19-20
  • 1.5 研究对象20-22
  • 1.6 研究方法22-23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23-25
  • 第二章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中关键因素的确立25-34
  • 2.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初始模型的建立25-26
  • 2.1.1 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的确定25
  • 2.1.2 培训初始模型的描述25-26
  • 2.2 培训模型中相关因素的测量工具26-30
  • 2.2.1 问卷的设计26-29
  • 2.2.2 问卷的评价29-30
  • 2.3 培训模型的修改与界定30-34
  • 2.3.1 实验研究过程30
  • 2.3.2 实验研究结果30-34
  • 第三章 培训目标的制定34-43
  • 3.1 培训目标的价值取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4-37
  • 3.2 确定培训目标的层次——依据需要层次理论37-38
  • 3.3 选择培训目标的陈述方法——ABCD 目标陈述法38-39
  • 3.4 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39-43
  • 第四章 培训内容的选择43-51
  • 4.1 培训内容的价值取向——反思学习活动,激活实践知识43-45
  • 4.2 培训内容的设计思路45-46
  • 4.3 培训内容具体方案设计46-51
  • 4.3.1 培训内容框架46-48
  • 4.3.2 具体培训内容方案设计48-51
  • 第五章 培训环境的构建51-62
  • 5.1 考核评价的设计52-55
  • 5.1.1 科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的必要性52
  • 5.1.2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内涵52-54
  • 5.1.3 具体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54-55
  • 5.2 学习资源的设计55-58
  • 5.2.1 学习资源的内涵与类型55-56
  • 5.2.2 学习资源设计取向56-57
  • 5.2.3 具体学习资源设计方案57-58
  • 5.3 学习氛围的创设58-62
  • 5.3.1 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及理论依据59
  • 5.3.2 良好学习氛围的创建策略——“对话”教学59-60
  • 5.3.3 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氛围具体创建方案60-62
  • 第六章 培训教师的优化62-72
  • 6.1 优化师资队伍,确立专业取向62-66
  • 6.1.1 知识本位,理论指向的专业取向63-64
  • 6.1.2 经验本位、实践指向的专业取向64-65
  • 6.1.3 研究本位、实践指向的专业取向65-66
  • 6.2 选择合适的课程实施取向66-69
  • 6.2.1 忠实取向66-67
  • 6.2.2 相互调适取向67-68
  • 6.2.3 课程创生取向68-69
  • 6.3 具体的培训过程69-72
  • 第七章 培训体系效果的验证72-78
  • 7.1 实验对象的选择72
  • 7.2 实验工具的制定72-73
  • 7.3 实验过程的展开73-74
  • 7.4 实验结果的分析74-76
  • 7.5 实验结论的探究76-78
  • 第八章 结束语78-80
  • 8.1 研究总结78
  • 8.2 研究不足78-79
  • 8.3 研究展望79-80
  • 注释80-83
  • 参考文献83-87
  • 附录87-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91-92
  • 致谢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世安;;对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姜勇;实践取向的课程实施刍议[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3 米靖;批判与建构——马丁·布伯与新教育思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4 吴畅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5 尹睿;许丹娜;;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0期

6 胡吉成;;开放大学互动学习资源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0期

7 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8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9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10 彭慧;朱敬东;;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9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79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3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