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课堂笔记
本文关键词:如何记课堂笔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课堂笔记是对课内所听、所见、所思、所感的书面记录,是建构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课堂笔记可以记录疑难问题、典型事例、教材重点、核心板书、教师讲课的思路、补充的相关内容和课后小结以及学习者自己的心得体会。学习者记课堂笔记可以采用标划法、批注法、摘要法、提纲法、图表法和转换法等有效策略。
【作者单位】: 甘肃联合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课堂笔记 内容 方法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课堂笔记是学习者对课内所听、所见、所思、所感的重要内容所做的书面记录,是建构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记笔记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信息的生成和组织过程,是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进行重构的过程。认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继民;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卓;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刘加霞;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王守恒;篮球战术网络学习法的设计与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4 葛菁,刘军峰;诠释高师健美操课“同助”教学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5 吕青;结构—定向理论在跨栏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樊素芳;樊琪;陈洁;;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现状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7 赵云书;“学导式”教学法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应用[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余松良;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与优化建议[J];化学教育;2001年04期
9 曾武;影响学习成绩的心理卫生因素[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刘纯武;工程制图CAI中培养发散性思维方法的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曾武;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3 王新慧;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汉语课堂教学观状调查及其研究[D];新疆大学;2002年
4 卢辉炬;信息时代学习的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延宇;案例教学及其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南柳;当代大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对策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凤姣;化学课堂导入阶段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冯美玲;初中生解决平面几何问题表征差异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金辉;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10 孙玉洁;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迁移[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靖悦;;浅谈“课堂笔记”在上机课堂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11期
2 金燕梅;怎样指导医学生做好课堂笔记[J];中等医学教育;2000年03期
3 杨彩霞;课堂笔记之我见[J];现代中医药;1999年01期
4 郭媛;朱刚琴;;论课堂笔记及其生成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云秀;;课堂笔记现状的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郭媛;;课程改革背景下充分发挥课堂笔记的生成作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年01期
7 周围;完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 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蒋旋新;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与职技高师人才培养[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樊彩萍;先秦墨家科技教育思想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李兰芳;中师生心理档案的建立[J];甘肃教育;2000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王书荃;;个别化教学的由来和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孔锴;孙启林;;试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效果——以建国至内战时期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罗宝珍;;浅析叛逆期青少年对电视的逆反心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王光龙;;叶圣陶论略读学习指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培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_g;E课堂VS传统课堂[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2 李冉;培养十大学习习惯[N];朔州日报;2005年
3 何小燕;教材循环使用面临六道槛[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储召生邋胡航宇 蒋夫尔 李伦娥 朱振岳 李益众 陈强;崇高品德是怎样炼成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徐树成(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浏阳市一中教育集团艺术学校);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臻邋本报通讯员 高洪江;文明新风扑面来[N];德州日报;2008年
7 石洪萍;教材循环使用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8 鄞州区记者站 章燕飞 通讯员 陈恩;免费课本能“循环”吗?[N];宁波日报;2006年
9 罗祥希;关键是培养习惯[N];青岛日报;2007年
10 张建华;如何培养听课能力[N];河北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敬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永强;试论杜威的“泛职业教育观”[D];河南大学;2005年
3 宫黎明;校本课程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启梅;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杨勇;邓小平教育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悦凤;宋代女子教育的内容和成就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7 辛辰;网络德育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贾腊生;数学教学心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耀玲;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温双艳;论学校品牌建设[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如何记课堂笔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0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0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