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取向分析
本文关键词:当代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取向分析
【摘要】:美国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教育目标取向多样化的国家之一。信息素养、教育技术、计算机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技术教育取向。信息素养关注信息能力,教育技术突显创造与革新,计算机教育强调计算思维。三者虽有融合交叉,但关注点也各不相同。从历史发展、目标特征、教学实施的视角考察三种教育目标取向,可以较好地理解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性、优越性以及存在的偏差,避免借鉴其经验时掉入"拿来主义"的陷阱。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
【关键词】: 信息素养 教育技术 计算机教育
【分类号】:G633.67
【正文快照】: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一些中小学就在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持下开设计算机课程,推动学校的技术教育。同时,由于受教育分权制的影响,美国不同的行业协会和州教育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和当地实际状况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教育标准,指向不同的教育目标,表现出多样性的教育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伍;从“信息加工论”谈数学教学[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马香莲;;试论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目标培养模式[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胡帅;;大学英语授课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韩颖;毕景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之我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5 范运祥;注重培养高校体育教师信息能力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郭开强,李向阳,严伟;排球正面扣球技术CAI教学设计与研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7 庄丽娜;孟凡一;;对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邱屹;;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J];成才之路;2011年36期
9 项骏;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之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10 朱婧;;教育信息化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成功(教育);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俊萍;边琦;李龙;;制定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理念浅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郭南;;深化对军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从统筹管理中求效益[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方群;邢程;;网络环境下融入情商元素的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谭苏俊;;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科学素质的实践和探索[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5 熊娟;;教育信息化对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廷萍;周翔;;论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介郑;信息素质理论与教育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2 孔凡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9 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金刚;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创业者信息能力与创业绩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雪;上海市郊小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初青瑜;问题解决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云;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凤;社会科普教育资源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闻铭;构建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平台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燕;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翁健彬;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侯硕知;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书凤;ICT-CST对中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启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学礼;英国的中学数学教育和计算机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6期
2 张丰,詹英;当前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矛盾与选择[J];教学与管理;2000年02期
3 史根东;;苏联普通教育学校计算机教育发展近况简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5年05期
4 赵一鸣;建立具有师专特色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J];榆林学院学报;1991年00期
5 花应龙;关于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贵州教育;1996年06期
6 尤慕兰;努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平江实小计算机教育发展概况[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7 陈春江;师专数学专业计算机教育初探[J];保山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8 唐京伟;全国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综述[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9 李玲玲;;计算机教育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7期
10 崔娜;;浅谈计算机教育与中职生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茂林;;试论入世后的中职计算机教育[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程晓旭;;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王学慧;苑洪亮;汪东;王怀民;王志英;;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探索[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苏立志;;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中学教学和管理的优势[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昭顺;;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的作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夏丽兰;;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吕华;任芳;;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孙国富;李永梅;梁震;;加强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9 苏依勒图;;小学生怎样健康上网[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10 张虹;严怡;;计算机教育中创新素质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Anita;美国大学校长眼中的中国式计算机教育[N];电脑报;2010年
2 苍溪县城郊中学 舒珊娜;计算机教育发展方向的浅议[N];广元日报;2011年
3 通讯员 钟彬杉 记者 朱卫民;著名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教授到黄冈职院讲学[N];黄冈日报;2007年
4 实习生 何玲 本报记者 李大庆;计算机教育是否已滞后?[N];科技日报;2000年
5 ;郭位:内地计算机教育基本没用[N];电脑报;2009年
6 ;影响现代计算机教育的一本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7 宜春二中 章春秀;初中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及认识[N];宜春日报;2010年
8 安徽省中医学院 储全根;呼吁关心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9 何渝;计算机教育应体现民族文化[N];光明日报;2003年
10 飞文;计算机大赛在即 娃娃高手开始网上PK[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皮介郑;信息素质理论与教育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振宇;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教育营销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石艳;信息技术课程的诞生[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钱秀芳;创新教育观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伞晓辉;计算机科学教育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峗;中国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及改革前瞻[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井维利;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7 谢文秀;基于情绪认知的智能CAI课件的研究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宁;基于CBIR技术的计算机拼图教育软件平台设计[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聪聪;基于本体的专业搜索引擎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邢茹;基于网络调查的公共计算机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26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2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