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摘要】: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人际关系 团体处理 心理疗法 学生
【基金】: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武社文2008/3号)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积极的人际关系会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而大学生人际关系却不容乐观,虽然渴望与人交往,并得到他人的理解,但是由于受交往能力、交往经验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经常在交往中受挫,不仅体验不到交往的乐趣,反而频添烦恼;此外,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琴;;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证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卫平,史学英,郭峰;人际交往团体训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3 官锐园 ,樊富珉;10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前后16PF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7期
4 王瑶;小组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瑾;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苏雯;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贾晓明;团体咨询——提高自卑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黄车白,孙锦华;在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陈其芝;7名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前后16PF测评[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吴晓雷,冯维;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与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吴建玲;胡连新;;大规模短程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6 洪鸿,杨凤池,李梅;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7 匡奕华,刘诏薄,龚坚,叶波,颜晓章,王洁萍,陈海波,曹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3期
8 王鲁青;大一学生的心理困扰与调适[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12期
9 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朱延华;社团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永红;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现状及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4 陈菊珍;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欣;沟通分析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心理教育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姜旭;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8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个性特征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蔡迎春;一项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的训练实验[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臧刚顺;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职业成熟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闻戈;女大学生自我接纳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汪明春;;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4 骆伯巍;心理障碍对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岳文浩,张红静;心境抑郁、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6 崔光成,张丽宏 ,赵阿勐 ,姚齐和;交友小组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7 林少真,何少颖;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的应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8 陈华;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9 洪鸿,杨凤池,李梅;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10 李晶,翟敏,宋煜炜,刘根义,隋桂英;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群;;神秘、荒诞的生存困境——品特剧作《送菜升降机》解读[J];艺海;2010年02期
2 ;狮子的热情[J];冶金企业文化;2010年01期
3 王珍;;姑嫂的“根本·行香子”[J];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03期
4 付珊;;浅议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和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1期
5 张云霞;;音乐聆听法抚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良药[J];民族音乐;2010年01期
6 张美丽;;美术课堂教学管理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1期
7 孙立群;;《汉晋家族研究》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03期
8 刘飞凤;祁素萍;;碛口古镇建筑文化的意象透视[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3期
9 肖双荣;;墨子兼爱思想的审美之维[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辛世俊;;科学发展观:关注生活的人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洁思;;第三方信息与关系强度对信任的影响[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曼;;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小冬;周新乐;竭晓安;;教练员与运动员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高水平女子体操项目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张炜伟;张景焕;许燕;;男护生人际关系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金灿灿;屈智勇;王晓华;;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雍彩霞;;高一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吕倩倩;吴继霞;;说谎行为的可接受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杜岩英;雷雳;;大学生外显、内隐自尊与人际关系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高良;郑雪;;人际关系、自主定向与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谢金菊;谷传华;赵海灵;;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与人际交往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述真;认知健商 丰润人生[N];科学导报;2010年
2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齐芳;“帮病人缓解疼痛”[N];光明日报;2010年
3 张振声;管好你的“压力”[N];人民公安报;2010年
4 ;刘恒斌:倾力构建和谐采购[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立;国土执法易受人情影响和行政干预[N];法制日报;2010年
6 苏小河;煤矿基层班组“零事故活动”探索[N];太行日报;2010年
7 文华;找准增员选才的新要点[N];中国保险报;2010年
8 王棣华;会计师事务所四种内部管理模式比较[N];中国会计报;2010年
9 王蒙;汉字思维和拼音思维是不一样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记者 潘清;调查显示:中国人就业心态发生变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婷婷;创新扩散的要素与农民个体态度改变[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嘉瑜;口译人际关系中的译员角色[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姚晓敏;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人际关系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高书霞;论《印度之行》中的人际关系危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王森;即时通讯工具对人际关系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于庆焕;论索尔·贝娄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权力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国斌;上海市高中足球传统校运动员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事件关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苏梦媛;和谐校园构建下大学生人际冲突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杰;农村“留守初中生”自尊等心理因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佐信;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现状与教育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莉萍;QQ群组:对人际关系的分割与重构[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532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3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