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于欺负行为的内隐态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7:13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对于欺负行为的内隐态度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小学生对于欺负行为的内隐态度。方法采用儿童欺负问卷(小学版)对1 100人小学生进行调查,并抽取其中欺负事件卷入者及一部分未卷入者,进行标准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 029份,共有296人(28.8%)被卷入到欺负事件中,其中欺负者74人(7.2%),被欺负者121人(11.8%),欺负/被欺负者101人(9.8%),其余733人(71.2%)为非卷入者。全体被试者与非卷入者对于欺负类词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小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8,t=2.083,P0.05);欺负者、被欺负者和欺负/被欺负者对于欺负类词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091,t=0.546和t=1.681,P0.05)。结论小学生对于欺负行为的内隐态度比较消极,更多地将欺负行为与积极评价相联系;不同类型小学生中,非卷入者对待欺负行为的内隐态度更消极。
【作者单位】: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小学生 欺负行为 内隐态度 内隐联想测验
【基金】:河南省社科联课题(编号:SKL-2009-1788) 新乡医学院高学历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编号:08ssKYQD-022)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目前,校园中的欺负行为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欺负行为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在未受激惹的情况下,对力量较弱小的一方重复进行的攻击[1]。欺负事件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研究表明,态度与行为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伯明;;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06期
2 饶蔚知;武立华;;关于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探讨与展望——以南京某小学四年级同学为例[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3 杨静;傅丽萍;;小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梁辰;;小学生异性交往状况调查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5 徐占达;;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及疏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6期
6 林甲针;;爱是最好的咨询技术——一例儿童“偷窃癖”的个案报告[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4期
7 吴琼;;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华章;2011年21期
8 陈t,
本文编号:533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3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