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科学教育思想探析
本文关键词:洋务派科学教育思想探析
【摘要】: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是由洋务派开启的。洋务派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认识经历了从制造而格致,从格致而算学的过程。他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工匠不能适应洋务事业的要求,需要培养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近代人才。故而,洋务派为变通科举而呐喊,欲把科学教育植入到中国传统教育之中。他们还躬身其事,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形成了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洋务派对中国的科学教育规律做了可贵探索,为日后的学制改革铺平了道路。
【作者单位】: 滁州学院经管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洋务派 科学教育 思想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中国的科学教育肇始于洋务运动,洋务派是在中国倡导和实践科学教育的始作俑者。是他们使西方的科学教育思想在新式学堂中得以实现,在社会上得以传播。但他们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洋务派在与列强交锋和合作中深刻领悟到西方军事装备的先进性。其后的洋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益茂;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J];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2 王冬凌;福州船政学堂及其科学教育[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冯君;洋务派的近代人才观[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4 周巍;李鸿章洋务教育思想论析[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5 王冬凌;试论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中的科学教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吴洪成;“洋务运动”时期西学教科书编译问题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杜文钿;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J];求是学刊;1997年03期
8 徐启彤;冯桂芬教育思想述论[J];苏州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9 杨齐福;洋务运动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董贵成;试论维新派对发展科学技术的认识[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跃峰;唐廷枢: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黄路阳;;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章程述略[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夏金元;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嬗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5 刘宝东;;民族主义勃兴与司法主权重构——民国北京政府废除领事裁判权的外交努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贾熟村;;翁同煝笔下的同文馆[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7 郭德侠;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近代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薛南;;建国前音乐教育法规研究[J];北方音乐;2010年05期
9 周珊;;中国近代国防科技发展的历史思考[J];才智;2010年29期
10 高仁立;洋务运动与思想启蒙[J];长白学刊;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2 樊慧英;;中国近代技术学校的产生及其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黄利群;;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苏浩;;辨别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研究视角[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元基;;试论华盛纺织总厂[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6 徐翠红;;刘铭传经营基隆煤矿之探讨[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邓京力;马敬;;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余祖伟;张炯;李唐;;企业家创新、渐进式技术引入与近代中国的经济转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郭瑞卿;略论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何宗旺;蒋维乔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寇荣鑫;大连近代历史文化变迁与城市风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章平;魏源的法律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5 唐文彬;《申报》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妇女法律传播(1927——1937)[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赵健;李鸿章创办洋务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青青;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雪屏;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小林;洋务派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乃胜;;杜亚泉科学教育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5期
2 贾小娜;;做一个会思考的孩子[J];教育;2007年01期
3 王冬凌;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陆启威;践行课改思想 凸显人文精神——谈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科学课;2002年11期
5 卢玲;“中体西用”思想历史作用考察[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6 王冬凌;“中体西用”思想的演变及其在近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7 胡浩宇;;简论晚清洋务学堂的科学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9期
8 云利英;;传教士在近代科学传播科学教育中的作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冀满红;从“中体西用”看早期改良派与洋务派的分歧[J];河北学刊;1987年04期
10 于东红;杜希民;周燕来;;纽曼的大学理念[J];中国电子教育;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铁华;马艳芬;;论丁文江的科学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L.皮尔斯·威廉姆斯;刘娜;;法拉第所受的科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黄樱;;利用各种环境资源,,整合科学教育[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4 单丽君;胡兴昌;;多层次教学对初中科学课程有效性教学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彬;付东升;;杜亚泉科学教育实践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寇小满;;高中阶段科学教育三种教育形式下学生学习任务胜任情况的比较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刘四辈;;思想 政治 文明[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8 郑学益;;思想制胜的新世纪营销[A];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C];2002年
9 许琼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刘箴;;虚拟现实在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索[A];全国首届数字(虚拟)科技馆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续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钰;科学教育不是简单传授知识[N];科学导报;2006年
2 张振海;科学教育在英国[N];中国妇女报;2001年
3 实习记者 卢丹青;东大新专业培养科学教育工作者[N];江苏科技报;2007年
4 记者 刘帆;听科学家讲述科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翟晋玉;重新看待科学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科学教育不是简单传授知识[N];科学导报;2007年
7 宝塔区王家坪小学 阿鹏鸣;浅谈“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策略[N];延安日报;2007年
8 杨炎轩;深入探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罗星凯;第十八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N];科技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玉峰;抓住科学教育 关注科学需求[N];天津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建民;洋务派企业管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青;综论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徐菲;希伯来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金京泽;韩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李苍海;中国商业银行民营思想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4年
8 黄树生;薛福成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文新;丰子恺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仙萍;论赫胥黎的科学教育思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闫虹;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檀慧玲;赫胥黎科学教育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06年
4 齐利;现代教育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盛礼萍;科学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蕴文;研究生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7 李宏;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杜娟;论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娟;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对话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琳;我国文科大学生科学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33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3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