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论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7-07-13 20:08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 人才培养


【摘要】:教育理念是一个总体性的称谓,涵盖一切关于教育问题的理念体系。学校教育限于传统知识观的制约,往往缺乏应用性、个性、宽容精神和民主精神,不利于现代化需要的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必须确立服务社会、引领社会发展的理念,为教育工作者创造良好条件,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关键词】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 人才培养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我国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我国把倡导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作为政策导向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而开展大规模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则是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人才培养的政策转向,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社会人才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惯性等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盛荣;更新高校人才培养理念[J];中国人才;2004年07期

2 钟启泉;王艳玲;;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9期

3 曹同坤;王晓娜;;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何若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等教育理念[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玉梅;王忠华;;论教育理念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张玉阳;;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体系设计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年03期

7 和学新;;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泽林;;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趋势——基于五力模型理论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2 王义遒;;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3 常书红;;大学与北京的文化品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潘道忠;;西方高校标志设计图式与风格特征[J];包装工程;2010年02期

5 查吉德;;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6 张伟;靳瑞彬;;传承与卫护:对当代中国大学学术权力弱化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7 杨宇虹;;浅析大学精神[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李洪雄;陈桂峰;蒋文波;高敏;;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与提升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杨宏军;;浅谈如何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J];成才之路;2008年19期

10 朱名燕;万荣英;;高校文化进社区探析——以成都大学艺术学院服务地方实践活动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瑛;民国时期大学农业推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飞虎;大学教育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肖卫兵;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结构及其角色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龚钰淋;行政法视野下的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马廷奇;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兰;论高等教育的教育自由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邢桂芳;我国“985”高校教授队伍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虹;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婷婷;溃败·缱绻·拯救[D];暨南大学;2011年

5 李洛丹;浅析大学精神[D];兰州大学;2011年

6 王全英;大学教师应有的职业个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菲菲;大学生物质利益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乐乐;《时代公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教育改革论争[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继琏;中西大学人文精神比较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宇虹;当代中国大学精神重建的德育使命[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少明;赵建华;;CSCL环境中基于对话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2 黄晓慧;董建文;;后现代教学理念对广告教育的启示[J];东南传播;2009年02期

3 钟启泉;王艳玲;;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9期

4 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6 曹同坤;王晓娜;;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刘金华;高海洲;;课程设计评价体系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许克维;陆有为;许芝祥;;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倪闽景;;学习和创新是青年教师不断进步的阶梯[J];现代教学;2006年06期

10 郑婧,安建增;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素质的构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忧;于淼;;浅论运用科学教育理念,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5期

2 龙伟忠;;香港职业教育对内地工业类高职教学的启示[J];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0期

3 丁湘梅;;传统书院教育理念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陈桂香;中国职业教育如何做大做强[J];青海师专学报;2005年S1期

5 李锦兰;;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工作改革[J];茂名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刘海霞;刘俊栋;赵莎莎;王健;;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技术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S3期

7 周正超;用市场营销的辩证理念解析学校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3期

8 安宇;张鸿莹;邵长宝;;论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周玉凤;范狄庆;;工程本位的机电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探讨——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10 曹阳;;浅谈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印生;佟金;任露泉;;农机教育与人才的精确培养[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周伟;高彦伟;;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加快地质教育改革[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孙文燕;孙建宁;;中医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浅议[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4 张文斌;;素质教育与校风建设[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刘立国;;中法高等教育教学的比较与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吕开东;;陈赓大将“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引发的思考[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伟;缪秉魁;廖庆园;荆元;;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与探索——桂林理工大学地质教育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惠民;刘沧山;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刘月胜;;加快VTS设备维护技术人才的培养[A];2008-2009年船舶通信导航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康宁;从“社会规限”到“人的解放”[N];天津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王晖 实习生 娄晓静;变“找饭碗”为“造饭碗”[N];河南日报;2009年

3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金兼斌;实践 创新 个性[N];新清华;2011年

4 山东济阳县 肖家耕;家庭是最伟大的事业 父母亦须持证上岗[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章张蕾;由德国印刷职业教育看中国印刷人才培养[N];中国包装报;2007年

6 张守升;教育是一种大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记者 吴鹏 通讯员 钟彬杉;黄冈职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获好评[N];黄冈日报;2006年

8 空桑黯;期待改变的教育观[N];长春日报;2005年

9 王占民;发挥学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N];青岛日报;2006年

10 城区五一路小学 陶河清;对“和谐校园”的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兴民;交融中的促新[D];西南大学;2007年

6 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王凌皓;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苏州大学;2007年

2 杜明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南;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邹林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于晓荷;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人才需求的预测与人才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杜林灿;我国科技人才原始创新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汤琼英;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TTP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贺志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38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38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