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试论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及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17-07-16 02:01

  本文关键词:试论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及提升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教师 职业幸福感 缺失 提升策略


【摘要】: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作出积极评价时的一种自我愉悦的精神状态。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无不把对教师职业生存状况及其生命质量的提高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农村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贫乏,教师幸福感缺失严重。然而农村教师却在数量上占据着教师的主体,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影响其工作热情和身心健康,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甚至关系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成败。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从加强政府的"平衡"作用,增强学校主阵地的"强化"作用,发挥农村教师自身"能动"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改进农村学校的管理,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并为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关键词】农村教师 职业幸福感 缺失 提升策略
【分类号】:G525.1
【正文快照】: 一般来说,人只有在良好的心境下,工作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总结教育改革成功经验时也明确指出,教师是决定教育改革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之一:“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或“违背教师意愿”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成功过[1]。农村是中国基础教育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旭东;;论教师职业的“去理论化”现象[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年01期

4 张培;;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3期

5 李定仁,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6 康丽颖;;学校的责任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7 赵昌木;;教师的教学生活及追求[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8 李焰,赵君;幸福感研究概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王艳秋;戴震“理”概念的价值和道德内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4 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5 夏凌翔;论工作满意度的结构[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姚君喜;;大众传媒与社会公众的幸福感[J];当代传播;2006年04期

7 龚天平;管理与伦理的互动价值解读[J];道德与文明;2004年03期

8 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夏俊丽;;高中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李莉萍,黄巧香;教师工作满意度与教师激励[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巍峰;郅利聪;李启松;;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总体幸福感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研究[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何玲;张力为;;青少年主客观身体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周末;杨鑫辉;刘燕;;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志雄;中国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7 汤剑波;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李朝东;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尚明;绝对价值观念如何可能?[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闫丽彬;行政程序价值论[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飞;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桂萍;石家庄市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芳;电子邮件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宫火良;河南省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5 何玲;青少年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艳;西安国有企业退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梁红秀;(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对科学共同体的促进作用分析[D];广西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苗元江;幸福感的解释模型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王均平;大学师德建设的现状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4 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年01期

5 朱新卓;专业:教师生存状态与教育问题的一个分析视角——兼答教师职业为什么要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6 梁芹生;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之探析[J];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7 舒志定;文化传统与教师专业化的实现[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8 明庆华,程斯辉;论作为“人”的教师[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期

9 熊焰;教师校本学习的理念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1期

10 顾红亮;;责任与他者——列维纳斯的责任观[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保;;教师的“火尖枪”与“乾坤圈”[J];基础教育;2006年04期

2 张静;;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教师深度学习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3 张纯;张春娥;;浅谈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的自身素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4 王国强;;安居工程让农村教师“安居乐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侧记[J];民族大家庭;2011年03期

5 李迎春;;农村教师生活满意度状况的研究——基于河南省农村教师的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张传学;李皓瑜;;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胡佳;汤龙;;浅谈“班班通”工程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8 朱艳丽;;农村教师不当言行及其防治之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9 邢秀茶;苗培周;;基于教师发展的农村学校文化生态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10 龚梅;;从“心”开始 用“心”对待——关于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德;;关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思考[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2 刘升礼;;悦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陈小建;李长庚;;农村教师消极情绪的成因及其自我调适[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明光;;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5 向宏茂;邓传选;魏高军;;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子课题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柴江;;东西部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现状比较[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肖军虎;刘小平;;农村学校“超编”缺教师的问题分析——以山西省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彭淑颖;谢元态;汪世君;;现阶段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志立;;浅谈教师的心理障碍 探索心理的调适措施[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10 马晓东;黄连芳;;新时期农村学生家访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圣祥;给农村教师特别关切[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黄行福;农村教师缺什么[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纪秀君;农村教师缘何不买集中培训的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吴晶;农村教师近千万,学历待遇均偏低[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记者 高淑华 曹霁阳;冰城教育“二人转”下乡支教进城培训[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高淑华 曹霁阳;哈尔滨:城市教师下乡支教 农村教师进城培训[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袁新文;农村教师何时令人羡慕[N];人民日报;2008年

8 蒋厚泉;吉首市加快推进农村教师公转房建设进程[N];团结报;2008年

9 记者 岳德亮;浙江农村教师享受“特殊津贴”[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获嘉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际昭;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N];新乡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秀;走在幸福的边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傅能荣;美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允波;农村教师供给政策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4 王建立;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金平;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博涛;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世辉;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孙雪荧;美国农村教师培养计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荣晓;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社会福利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赵燕萍;无奈的守望[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6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46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e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