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走向“倾听”教育学

发布时间:2017-07-18 23:21

  本文关键词:走向“倾听”教育学


  更多相关文章: “讲授”教育学 “倾听”教育学 倾听 描述 解释 行动


【摘要】:"讲授"教育学把教师的讲授置于教育的核心,无论知识还是规范均变成了教育过程中的"传输物",这种教育学秉持的是控制取向的价值观和反映论的知识观。"倾听"教育学则把教师的倾听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置于教育的核心。在价值论上,它以培养"会倾听的人"即把德性与创造性融为一体的自由人格为教育目的。在知识论上,它把教育过程视为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在方法论上,它把"倾听"、"描述"、"解释"、"行动"四种要素融为一体。我国今日教育领域应走向"倾听"教育学。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讲授”教育学 “倾听”教育学 倾听 描述 解释 行动
【基金】:张华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课程与教学理论国际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8JJD880245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我国当前的教育学以传承与授受人类既有知识和规范为基础,教师的讲授变成核心,这种教育学本质上是“讲授”教育学。然而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与民主主义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学却以知识创造、对既有规范的反思与超越、对人的行动能力及反思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特点,教师的倾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邦金,申定宝;传统走向现代的语言之路——从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谈起[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周娜;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王成华;西方古典哲学对实体的追究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张传开,余在海;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张大为;;“诗意人类学”:中国古典诗学与解构主义的精神会通[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罗翊重;;千年逻辑之争 终成合和之解——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之根解析[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景海峰;;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9 陈超;;西方国家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干预[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菁;;维特根斯坦的存在之思——《逻辑哲学论》的一种现象学素描[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苏擘;柏拉图Vs.荷马——西方文明史上哲学与文学的第一次激烈对抗与融合[D];河北大学;2001年

5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郭德红;论教学论学派[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肖学雷;解释策略训练提高高中生物理学习迁移水平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张华;研究性学习与生活[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3 张华;;论“设计本位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3期



本文编号:560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60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8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