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关键词:美国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东、南欧的所谓的"新移民"涌入美国,对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一些本土人和老移民对新移民产生了担忧和排外,促使美国化运动在全国开始盛行,对移民进行美国化教育的呼声高涨。美国公民教育顺应时代、社会和国家的要求,以提高移民素质和加强国家认同,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目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新移民孩子和成人进行了美国化教育。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美国化 公民教育 新移民孩子 移民成人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公民教育是培育人们有效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意识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由于各个时期的具体国情不同,公民的素质和能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公民教育在不同时期担负着不同的任务、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根据当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里夏·达尔蒙 ,邢克超;经济学在中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2期
2 ;“小学课程综合化”[J];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02期
3 张照华;马卡连柯论教师的修养[J];成人教育;1982年04期
4 闫一心;;南朝鲜教育法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1982年01期
5 ;“小学课程综合化”[J];小学教学研究;1982年05期
6 远藤芳倍,宫义;日本战后道德教育政策的开展及其存在的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1983年02期
7 安德鲁·奥尔顿奎斯特;钱扑;;公民教育教学展望[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3年02期
8 李定仁;;空想社会主义者卡贝的教育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9 保罗·B·哈顿;切斯特·L·亨特;邹正芳;;种族与民族的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10 舒尔茨;蔺延梓;;欧洲教育假[J];成人教育;198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洲;张稚鲲;;提高防病意识 远离世纪恶魔[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张塞;;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进程(摘要)[A];广西生产力学会第六届年会专辑[C];2001年
3 杝怲夫;;有曑降低本澳刑事kx尙年焌的墜解[A];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全球化背景下的无形遗产保护[A];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中方主题发言及论文文集[C];2002年
5 赵晓阳;;余日章与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早期本土化[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6 袁祖社;;“公共精神”教育:培育与建构“民族精神”的当代形态之不可或缺的理论维度[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德芳;;民国时期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以河北定县为例[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刚;;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9 马惠兰;;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道德资源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方长安;;闻一多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生与特征[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斋;美国高企中的印度人[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王子;生活条件太优裕也会产生社会问题[N];光明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王静;警惕:全球化≠美国化[N];科学时报;2000年
4 王守城;新视角 大课堂[N];新闻出版报;2000年
5 记者 程武;国内网站如何赚钱[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6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满生;基础教育 迎接挑战[N];安徽经济报;2001年
7 刘莹 刘峰;国际化还是美国化[N];中国财经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施慧;陶氏化学:全球化战略 本土化经营[N];中国化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刘文宁;从百姓到公民,,我们在路上……[N];工人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刘文宁;公民教育:现代社会的新德育[N];工人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长伟;好人与好公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蔡旭群;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小龙;当代美国天主教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晴;全球化背景下的标志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2 李秀红;当代美国华人就业问题分析:1965—1990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林亚芳;英国的学校德育[D];浙江大学;2002年
4 何亚莉;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曦;公民的诞生[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轩颖;公民意识培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
本文编号:574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7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