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角和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角和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
【摘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受众面广、政治意蕴强烈的利益格局调整的复杂的公共政策现象。从政策最初形成的信息收集、加工和分发阶段开始,到政策的执行与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信息来源与加工以及政策参与者对这些信息本身的理解与实施,存在着五种不同视角。不同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心理念、重点关注及政策工具蕴含等方面往往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教育政策过程的角度看,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双重动态性,是由特定时期和特定区域内的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套参数在特定的路径流动中共同形成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需要一种视角融合的制度化框架。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 政策视角 政策工具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区域基础教育的空间结构分析”(课题批准号:09YJC88007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2
【正文快照】: 在当前的主流教育政策话语中,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无疑是一项受众面最广、政治意蕴最为强烈的利益格局调整的教育政策之一。然而,毕竟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公共政策现象,是由许多层级的组织与个人参与制定的众多决策所共同组成的。它既与基础教育原有政策偏离,甚至发生矛盾,,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艳霞;;从政策道德性看义务教育城乡差距[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1期
2 万明钢;“积极差别待遇”与“教育优先区”的理论构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途径探索[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鲜万标;对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高成军;;我国公民权保障的区域差异[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孔德威;金喜在;;合作主义就业政策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4 李春成;价值观念与社会福利政策选择——以美国公共救助政策改革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李孟森;;论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教育产业化对国民享有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性的影响[J];高教论坛;2006年02期
6 庞守兴;;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平等的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7 胡举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分析[J];甘肃农业;2006年11期
8 郭元婕;;我国高考多元评价制度建设之困境与出路[J];湖北招生考试;2005年20期
9 何庄;王德清;;高考招生录取的制度重构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3期
10 李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高等教育均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杰;郑秉文;;新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演变的必然性及其评价[A];当代中国与它的外部世界——第一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李春成;;价值观与公共政策:政策分析的新领域[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丁金泉;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占乐;现代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兴起、变迁与模式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传蛟;社会转型期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治;论福利供给变迁中的经济法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汪敏;农村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茂忠;义务教育补偿的价值基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梁华和;固原地区回族女童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陶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中学师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雨华;青岛市普通中学有偿家教现象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晓妹;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的决策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许新成;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赛明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王丽华;我国现行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利弊分析及对策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敬文正;桂林市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慧;上海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乐天;重新解读农村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11期
2 杨灿明,胡洪曙,施惠玲;农民国民待遇与制度伦理分析——兼论“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庆;;浅议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模式的认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1期
2 王集兴;;奏响教育科学发展的强音——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侧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9期
3 魏欣;刘加夫;王立东;;江西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1期
4 冯金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6期
5 黄松峰;;中国男篮后卫群体的弱势效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6 张保国;;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装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04期
7 天赋;;均衡发展铸民生之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1期
8 陆卫东;;多措并举 开创无锡实施素质教育新局面[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9 张兆猛;刘保卫;;区域内义务教育存在差距的原因及对策——以安徽省义务教育现状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任玉岭;;中国教育的五大不公平[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淑颖;谢元态;汪世君;;现阶段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庞笑萌;;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供给的不均等及制度创新[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王国平;;次贷危机:经济危机当代化[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朴寅星;;韩国区域均衡开发经验、迁都论争及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启示[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齐清波;;2007—2013年欧洲区域政策的目标、对象和实施[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曲铁华;马艳芬;;论丁文江的科学教育思想与实践[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7 雷钢;;聚集效应对初等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8 胡仕汉;;浅谈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管理使用[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贺武华;;孩子眼中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现状及发展建议——基于山东蒙阴县8所寄宿制小学的调研[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本汉;;基于“互联网+电视机+机顶盒+机顶盒”模式实现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研究员 龚春燕;一校一品 特色出彩[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杨钢 李益众;督导让区县铆足劲投入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潘美杰 尹兴会;西昌全面实施“协同办学捆绑发展计划”[N];凉山日报(汉);2010年
4 本报记者 周江 本报通讯员 王树盛;追求真正的“义务教育”[N];山西日报;2010年
5 记者 吴晶;3年内,力争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思想引领 文化立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记者 高伟山;家长会办成学生“才艺展示会”[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王秀娟;无作业日:象征意义>实际意义[N];山西日报;2010年
9 记者 靳晓燕;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N];光明日报;2010年
10 张木森 林庭芳;龙岩市政协倾力打造社情民意通达渠道[N];人民政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安全平台支撑体系及其模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勇;旧住宅区更新改造中居民意愿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孟晓驷;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均衡发展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川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区域行政体制与创新[D];复旦大学;2005年
7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建民;美国基础教育财政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9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霞;《大公报》和京津地区的基础教育(1902-1916)[D];厦门大学;2009年
2 刘智慧;论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府职责[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何文炯;四川绵阳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朱灵娥;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彭青;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崔红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王振;县域基础教育城乡师资均衡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潘小刚;湖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阮筱棋;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郭国强;教育公平视野中的基础教育发展失衡问题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6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7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