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论教学方式及其变革的文化机理

发布时间:2017-07-29 04:07

  本文关键词:论教学方式及其变革的文化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教学方式 文化意蕴 文化张力 文化路向


【摘要】: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文化映射。因此,研究教学方式的逻辑起点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教学本体。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自在性,师生自觉地发挥创造性,把变革教学方式变成自觉的行动,使教学方式的自觉性和自在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便是教学方式变革的文化机理。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教学方式 文化意蕴 文化张力 文化路向
【基金】:国家“211工程”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与教学创新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中小学生态课堂建设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课题批准号:BHA07004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反思与建构”(项目编号:NCET-07-071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在当代中国教学改革实践中,被许多新鲜的教学理念“冲击”过的教学活动依然变化不大,教学质量的提高仍然乏力。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深层次原因乃是教学方式变革不太合理,不能有效地支持教学改革。教学方式从整体上考量教学过程,对教学活动进行全局性的统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陶富源;“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杨福生;50年代前期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建设概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2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5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6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彭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慧萍;;浅议多媒体在财经法规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李凌云;;谈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方式改进的促进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7期

3 王光华;韩海侠;;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优化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9期

4 王光华;韩海侠;;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优化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8期

5 徐林峰;;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7期

6 李娜;殷学永;;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移动学习尝试[J];计算机时代;2011年06期

7 王跃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关于“因材施教”的评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3期

8 王牧华;靳玉乐;;论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课堂环境建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5期

9 尚明霞;;中外教师联合授课教学方式研究[J];学理论;2011年22期

10 李森;赵鑫;;教学方式变革的文化审视[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胜凡;陈国民;秦玉芳;董建伟;;关于教学方式的思考[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晏刚;吴业正;厉彦忠;候予;鱼剑琳;;网络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浅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3 莫春柳;;CAI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毛占稳;;关于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思考[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田淑敏;江占民;;“管理心理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胡海燕;;多媒体进入课堂与教师的应对[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小玉;周丽;;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海军;郁志宏;;多媒体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杨宗凯;;未来的教育[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10 贺玉龙;;丰富课堂教学的几种教学方法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徐启生;美国科技刷新教学方式[N];光明日报;2010年

2 王坤;“授之以渔”与教学方式[N];吉林日报;2010年

3 丁钢;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N];天津教育报;2011年

4 任云岗;网络时代,对教育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N];科技日报;2009年

5 柯杨;课堂上黑板变白板[N];河南日报;2008年

6 郭建磊;美国的教育管窥(下)[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沈洁;从生活中感受更多的幸福[N];嘉兴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樊丽萍;中国学生能“讲”,但不会“讨论”[N];文汇报;2009年

9 戴勇 王春;“数字互动教室”将亮相世博中国馆[N];科技日报;2010年

10 胡承武(作者单位:兰州市榆中县麻家寺学校);教与学的转变[N];甘肃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熊艺;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6 齐军;体悟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囡;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胡白云;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教学民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付轶男;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陟云;课程资源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志刚;试论网络环境下语文的融合型学习[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望秀;高校教学中的移动学习[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关胜利;日本“综合学习时间”对蒙授研究性学习借鉴与启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金锋;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黎兴安;长阳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海红;教学方式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慧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方式的变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肖谷清;中学化学认知策略教学方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帆;教学方式变革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7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87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