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青少年气质类型对其逆反心理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21:35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气质类型对其逆反心理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气质类型 逆反心理


【摘要】:采用调查问卷对2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不同气质类型的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现状及差异以及青少年的气质类型对其逆反心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性别上看,男生在行为逆反上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情绪逆反上则显著高于男生,男女两性在认知逆反方面无显著差异;从年龄上看,初中学生在认知逆反上显著高于高中学生,高中学生在行为逆反上则显著高于初中学生;青少年的抑郁质对其情绪逆反有显著预测作用,胆汁抑郁混合对认知逆反有显著预测作用,胆汁质对行为逆反有显著预测作用,抑郁质和胆汁质对逆反总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青少年 气质类型 逆反心理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当今社会,90后青少年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许多叛逆的行为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的主要心理任务是建立自我统一性[1]。在这一时期,他们会遇到各种成长的心理困惑,也会表现出各种心理防御行为,逆反心理就是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丽芳;王瑞;郑日昌;;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2 李重阳;俞凤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其应对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3 李荐中;汪洁;高赛男;崔光成;;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发生率及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23期

4 陈艳华;;青少年逆反心理分析及应对[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张燕;;青少年逆反心理及其疏导[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韦龄;;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确定依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张艺;;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何志坚;;新媒体技术下的“人际冷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杨玉洁;;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陈静;李卫东;;大学生成就动机、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基于广东大学生的实证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陈俊波;;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咨询个案报告[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梅翠竹;齐玉龙;周纯先;周占伟;张玉媛;孔刚;芈静;鲁静;;医学生控烟能力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周孟杰;;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对青少年德育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闫拓时;;心理学的时代新使命[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朱海英;李龙姣;;基于消费者心理特征的品牌差异化定位策略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萌萌;欧阳胜权;熊玲;;浅议大学生党员角色认同与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永萍;赵玉芳;邓义桂;张进辅;;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实训课程体系初探[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张展;;群体动力学理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用的思考[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帆;;从“风险社会”理论进路看公众在决策中的作用[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孙来勤;;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归因及破解思路——基于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反思[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林慧英;黄国清;;农业类院校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与对策[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东蕾;;山西师范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邓如陵;;激发创造灵感:大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目标追求[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鹏;转型背景下企业绩效考核目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冠华;内蒙古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韩璐;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使用意愿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芈凌云;城市居民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及政策引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雪松;3~5岁幼儿合作性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羽;态度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孟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有效途径[D];湘潭大学;2010年

5 邹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压力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孟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校园心理环境优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献华;通过实践反思改进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岩;长春市民对婚庆市场从业人员社会期待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胡军平;社会工作者与义务工作者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刘国栋;青年女性的瑜伽修习[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光林,阮俊华,,楼成礼,方志伟,祝国群;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年03期

2 孟晋;533名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3 李荐中,徐昆亭,赵滢瑜;青春期逆反心理386例就诊者分析及处理[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4 刘根义,刘义;202名农村初三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王景芝,赵铭锡;满、汉、回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6 李艳红,许晶敏;天水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07期

7 卢日超,袁淑英,任学辅;中学生违纪心理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5期

8 王国富,赵转,盖英第,吕瑞萍,张宇明;未成年人犯罪前心理状态调查与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2期

9 周宗奎,赵冬梅,陈晶,蒋京川,Rachel Hundley孟菲斯大学心理系;童年中期儿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10 贾海艳,方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勋,张钢;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2 任春睦;;合理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J];新课程(教师);2010年04期

3 胡永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江西教育;2007年05期

4 杨丽;;谈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年Z1期

5 赵正铭;周丽萍;;论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问题教育的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4期

6 金明舜;;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与调适[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熊华;;浅析青少年逆反心理[J];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8 赖春;;如何看待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J];消费导刊;2006年12期

9 何良长;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疏导[J];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10期

10 韦焕能;;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化解对策[J];职业技术;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赵峥嵘;;用艺术的方法健全学生恋网心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肖卉;;“长征精神”开发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晓刚;杜李琴;;西部地区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建国;祁富生;刘素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先德;;青少年学生最佳的营养补充品之一——核桃[A];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童煜;;浅谈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9 李文健;;少年期离家出走的心理分析及矫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李柏伟;;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途径的探讨[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冰;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疏导[N];光明日报;2004年

2 祁立刚;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思想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3 武警西藏总队政治部主任 陆宝荣;如何带好逆反心理严重的战士[N];解放军报;2007年

4 安徽省宿州市W乔徘逃

本文编号:621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21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e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